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钢结构-公众号 【钢结构·建筑】上海松江南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钢结构·建筑】上海松江南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ArchT4

作者:张远

近日,由铁四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在沪苏湖铁路上海松江南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竞标中拔得头筹,并取得了这一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的设计权。

▲正透视图

▲整体鸟瞰图

▲方案动画展示

松江南站

SongJiangNanstation

项目概况

松江南站是沪苏湖铁路的重要组成,是上海铁路枢纽“四主多辅”格局中重要的辅助枢纽之一,是上海西南交通重要门户,是G60科创大走廊和松江区城市发展轴上的重要标志性节点。新建松江南站站房面积6万平方米,以交通中心为核心的站城综合开发130万平方米,未来松江南站将集合铁路客站、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长途大巴、公交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打造成为上海西南部超级TOD交通综合体。

▲总平面图

规划布局

通过“三位一体”的方法将新站房—交通中心—既有站房三者沿城市南北轴线依次串联,并集中设置进站广厅,方便旅客无论去哪个车站,先进广厅,再选站房。

▲进站流线

方案以多基面贯通的模式,以“绿谷”为轴线,通过扭转,将城市轴线与老站房轴线联结起来;以“绿庭“为核心,通过地面广场、10米标高平台与25米标高的“云环”将东西城市空间进行贯通。

▲南侧鸟瞰图

▲城市通廊透视图

规划采用“一心两轴、四区联动”的布局,以交通中心大客流的特点带动周边发展,形成南北城市发展轴、东西综合开发轴,联动北侧影视基地与夹心地两端的商业办公综合体。

▲整体鸟瞰图

交通组织

交通采用一核双环、东西分明”的方式:以交通中心为疏解核心,东侧自嘉松南路形成高架疏解环路;西侧从富永路形成地面疏解环路。分工明确、互不干扰。

▲交通组织
根据“公交优先、多向接驳”的原则,以交通中心为核心,多向接驳公交、长途、出租、有轨电车、地铁9号线及23号线。社会车及网约车停车场设置于北广场和西侧站场下部。

▲落客平台透视图

▲换乘广场透视图

功能流线

松江南站采用“上进下出、多维分流”的原则:针对旅客主要来自东侧及北侧的流线特征,松江南站东侧单边设置进站广厅,西侧设候车大厅。候车大厅东侧为快速进站口,西侧为普通进站口;出站厅紧邻城市通廊,通过交通中心进行出站旅客多向分流。

▲进站广厅透视图

车站平面采用“扇形平面、潮汐候车”的原则,形成较大的普速候车面积与适中的高速候车面积,并在北部设置潮汐候车空间,满足普速旅客季节性出行的需要。

▲潮汐候车

▲候车大厅透视图

在候车厅与进站广厅之间设置“绿谷”,形成动、静分离的进站与候车空间,同时还可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与采光,为旅客营造绿色舒适的候车环境。

▲“绿谷”透视图

结构体系

方案运用“单元结构、装配式建造”的创新理念:采用24米跨钢网壳筒结构,用钢量约80KG/平方米、具有自重轻、造价低等优点;单元结构可采用装配式建造,周期短、现场施工环境影响小。

▲模块化单元体

▲站台雨棚透视图

建筑造型

站房造型通过“云卷云舒”的设计构思,通过弯曲、起翘等手法,既呼应城市轴线的扭转,也形成高低错落的立面造型。“云卷云舒”既寓意了松江“云间”的古称,也彰显了科创走廊G60的云科技特点。

▲侧透视图

“绿谷绿庭”为创意,交通中心以“绿庭”为核心,与“绿谷”和“云环”相连接,形成绿化中庭,并共享商业空间,营造松江南部城市的活力中心。

▲“绿庭”透视图

通过云卷云舒、绿谷绿庭”的设计创新理念,将松江南站打造成为站城融合的新典范,新时代中国铁路客站的新标杆。

设计单位:铁四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T4方案创作团队:盛晖、刘俊山、李立、张远 、颜晓、林德海、余文、牟浩飞

同济院方案创作团队:丁洁民、贾坚、戚广平、王凯夫、许笑冰、魏崴、刘传平、薛慧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0/05/144f93c8dd/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