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和“赞”。
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 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来源:哲设计。
与生土民居相比,坐落在昆工呈贡校区的“生土中心”可以算是座庞大的建筑,以至于只看到它的照片时误以为它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夯土墙只是非结构的表皮。其实,无论是承重还是抗震,它都完全依靠那些厚重而神性的夯土墙。
神性的“墙廊”你等一等,别以为头上顶一块儿板我就看不出你们其实在玩儿多米诺骨牌。在地震引起的地面晃动下,这些高大厚重的夯土墙在下图所示的y方向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吗?
如果墙底和墙顶与混凝土基础和顶板没有使用钢筋连接,每片夯土墙近似于一个浮放的矩形摇摆体。这里面有两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是浮放摇摆体倾覆的“尺寸效应”;二是顶部盖板的作用。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在一排摇摆体上面压一根梁,有助于提高它们的抗倾覆能力吗?能提高多少?
不妨拿乐高来做一些小实验。在两个乐高块儿上压一个横梁,对于防止它们倾覆的作用好像有点儿作用。
式中,R是摇摆体重心到旋转点之间的距离,对于均匀质量的矩形摇摆体就是它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gama是压梁的质量和所有摇摆体质量之比;R‘则是考虑了压梁影响的等效尺寸。
根据这个公式,当gama在零到无穷大之间取值时,R‘在R到1.5R之间取值。刚才的乐高实验里两根柱子的总质量是6.8g,压梁的质量是5.5g,6个钢珠的质量是42.9g。所以三次实验的gama分别是0、0.8和7.1。根据Makris的公式,后两次实验的等效的R‘分别是R的1.3倍和1.47倍;再根据Housner的公式,抗倾覆能力分别提高了14%和20%。
回到生土中心,与又高又大的夯土墙相比,上面压着的混凝土板和竹屋盖的重量很小,因此对于提高这些夯土墙的抗倾覆能力的作用将非常有限。不过无所谓啦,反正它们相当于1.2米高的24墙,不太容易被晃倒吧。
当然,这两列神圣“墙廊”的外援也不可忽视。它们并非孤零零地站在中庭里,而是通过顶部的混凝土板与外立面的横墙相连,从而把自己的命运和这片横墙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混凝土板与横墙上的混凝土顶梁连接可靠,那么这个命运交汇点的受力想必会比较集中。
-
Housner,George W.The behavior of inverted pendulum structures during earthquakes.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3, 53(2):403-417.
-
Makris, Nicos.A half-century of rocking isolation. Earthquakesand Structures,2014,7(6): 1187-1221.
课程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结构·”,
你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