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和“赞”。
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21】18号)文件精神,中国建筑学会于2021年7月19日至8月8日期间组织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建筑领域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作品征集推选工作。
中国建筑学会科普部通过认真梳理各单位上报的有关材料,分别针对科普人物与科普作品两大项目进行推选提名,经由中国建筑学会党委认真讨论、审议,最终确定“典赞·2021科普中国”建筑领域科普人物与科普作品推荐名单,并已于2021年8月27日至9月3日期间在中国建筑学会官网面向社会公示,现将“典赞·2021科普中国”建筑领域科普人物与科普作品推荐名单正式公布!
何镜堂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何镜堂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建筑学家、国家设计大师,是当代中国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不仅长期奋斗在建筑创作实践、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更是首位支持并参与建筑行业院士讲科普(即《中国建筑大家科普讲堂》)系列活动的工程院院士,与此同时,其独具建筑、景观特色的工作室率先开放并成为中国建筑学会首批科普教育基地,身体力行诠释着当代建筑应有的理念、建筑师应有的素养、建筑如何创作等重大命题以及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哲理,为社会大众展现了一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更带动了广大中青年建筑师、科研人员、学者积极投身于建筑科普教育事业中,是中国建筑科普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何镜堂院士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与理论成果的梳理和科普展示工作,所举办的展览、参与的电视栏目、开设的学术讲座更是数量众多,并制作了极为丰富且高品质的建筑科普作品。从更长跨度的时间线来看,何院士数十年来面向公众、高校、机关单位开展了不胜枚举的建筑科普工作,受众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反响热烈,在社会各界都形成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为社会各界对建筑科学认知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推荐理由: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减震防灾科普团队在我国减震控制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周福霖院士的带领下,团队矢志科技报国、立德树人、服务社会,致力于我国工程减震防灾技术的科研创新与科学普及。团队长期专门从事工程隔减震控制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广隔震减震技术,创建了 12 个中国之最,建设了全国最先进的试验研究平台,为我国工程减隔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应用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贡献。团队建设了全国最有特色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科普基地,拥有完善的省市两级科普基地,设有常年对外开放的科普专区,以讲座、展览、媒体讲解、撰写文章书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科学普及工作,为我国防震减灾科普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推荐理由:自2008年开始,益德清同志便积极投身于村镇房屋抗震防灾的科普宣传工作。2009年,结合浙江省“防灾减灾日”宣传,面向全民科普浙江省房屋建筑易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选址要求、浙江省建设系统防灾减灾的管理工作等内容。益德清同志不仅向前端设计人员推广防灾减灾设计关键点技术要点,同时也给民众进行防灾减灾各类注意事项的科普。作为86岁高龄仍奋战在建设行业科普一线工作的人员,完美阐释了老一辈建设人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
推荐理由:仲继寿同志善于将科研工作与科普活动同步进行,及时回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他在研究工作中,主动回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将成果转化为标准、示范工程,并通过组织国际竞赛和校园巡讲,推广太阳能建筑理念与技术;他带领团队积极融入健康中国行动,通过全国性的居住实态调查、健康住宅试点工程建设、国际论坛等,持续普及居住健康理念、技术和生活与工作方式;同时他还能紧紧依靠社团组织开展工作,科普成效显著。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
工作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推荐理由:张磊同志长期从事健康人居、太阳能建筑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和科普推广工作。她带领科研团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逐步建立高品质建筑供给体系。作为技术带头人,以民生为己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活痛点深入研究,研发出市场亟需的科研成果,服务民生工程。在绿色低碳、健康宜居、智慧建造等领域,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图集近20项,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主持设计我国首座、世界最高、检测技术最先进的建筑系统性能足尺实验塔,让我国排水系统卫生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开展健康住宅试点建设项目,助力健康中国。搭建平台,服务行业。通过组织品牌赛事,让节能减碳照进现实。主动担当,创新传播形式,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宣传健康人居环境营造和节能减碳相关主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撰写疫情防控科普文章,策划“后疫情时代健康住宅迭代升级主题科普展览”,在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科普团队
推荐理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是中国建筑学会的首批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科普团队在建筑与艺术学院支持下,由学院原院长夏海山教授带队,共62名高学历专业教师组成(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取得很好成果。团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且饱含科普工作热情,并得到学校、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依托学校科协组织有关领导牵头和专人负责的组织机构,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管理方法,保证了建筑科普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团队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近两年间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且各具特色的建筑科普传播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圆明园、铁路遗产等建筑文化普及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推荐单位:上海市建筑学会
推荐理由:周培元同志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非常热爱建筑文化科普事业,长期在一线从事上海“建筑可阅读”和《走进艺术宫》建筑科普文化工作。他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技传播、推广、示范能力,他参与的建筑文化志愿服务,多次被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参与的项目和活动多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他坚持创新,开展“行走的课堂”得到上海市大、中小学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喜爱,特色非常明显,建筑科普工作成效显著。他作为上海市建筑文化科普标兵和上海市建筑阅读文化志愿者,8年来,带领几千名上海大学、中小学的师生开展“行走的建筑课堂”,讲述建筑背后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他利用休息时间,带领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行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宣传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更新等;他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培养更多的建筑文化志愿者,共培养建筑科普上海社区文化志愿者几百名,成为上海市人文行走导师和徐汇区最美人物。
推荐单位: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推荐理由:吴吉明同志热爱科普事业,作为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科普带头人从事建筑科普多年,已组建了特色鲜明的建筑科普活动——传统木作工坊、搭建大赛、低碳艺术工坊、数字建造工坊、小小设计师工坊,城市参访营,广受欢迎。作为中国首代博客作家,其完成的网络科普曾影响了大众对于建筑行业的认知。他熟悉行业发展及学科的前沿进展,其在科普传播中其始终坚持创新,特色突出,其策划与执行的系列科普始终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具备很强组织与协调力,善于活动策划与组织落地,由其带头开展和组织系列科普活动,受众面广,深受公众欢迎,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推荐理由:刘素华女士作为一位非建筑学背景的民营企业家,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邬达克的建筑和背后的故事,个人投资两千万元将历经80年风雨、破败不堪的邬达克旧居修缮一新,创建了邬达克纪念馆并免费面向公众开放。作为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她开始策划组织面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建筑科普活动,开启“探索邬达克”建筑科普项目的不断实践,先后与邬达克纪念馆周边的中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纪念馆也相继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市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的科普教育基地挂牌。她每年投入200-300万元用于保护场馆所在建筑遗产和场馆运营及活动举办,持续10余年带领团队坚持不懈开展建筑科学普及工作,通过建筑这一载体阅读学习科学技术、城市历史文化,共同助推上海“建筑可阅读”城市风尚的流行。她通过挖掘建筑特别是历史建筑这一科普资源载体,以及其蕴含的科技与文化内涵,搭建起受众学习科学技术、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桥梁。
毛大庆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推荐理由:毛大庆博士热爱科普事业,其发起创立的联合办公企业优客工场致力于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企业生态服务支持。团队在他的带领与推动下,优客工场长期致力于推动入驻科技企业的相关项目在全国的传播与拓展,对于中国科普工作有着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其钧
推荐理由:本书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科普书系”的一册,在业界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同时也在广大读者中赢得良好口碑,老版本累计销量33000册,2021新版累计销量4800册。响应“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韩国,俄国,越南,阿拉伯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有力地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书中超1000幅的精美手绘插图形成特色,语言通俗易懂,以图应文,贯彻“高深理论通俗化”“科技图书大众化”的理念。
《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推荐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驭寰
推荐理由:本书以问答的形式,阐幽发微,以小见大,将知识点融入一个个具体的答案,构建起专业性知识体系。出版至今两年,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均有不俗表现。1.入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2019年度中国好书”。2.市场表现好。出版至今累计销售近1.9万册,发货码洋近140万元。2020年度当当建筑类图书畅销榜19名。是建筑普及类图书中的佼佼者。3.实现版权输出。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均已出版本书繁体字版。
《健康住区防疫ABC》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夏洪兴、林朗、张育南
推荐理由:按“健康中国”战略,营建健康的人居环境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防疫应是健康住区的重要考量因素。全球为传染病的传播付出了惨痛的生命和财富代价。但住区建设领域对防疫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更没有针对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系统介绍住宅防疫的书籍。该书把卫生防疫的复杂技术问题进行通俗的解答,使普通读者能够了解建筑在卫生防疫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改进与科学使用提升住宅防护性能。这将使建筑卫生防疫有更好的群众性基础。发行量3万册。
《中国体育建筑150年》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
出版单位: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钱锋、喻汝青
推荐理由:中国体育建筑从1840年开始至1990年的发展过程,特别在体育文化、体育建筑的转型受到西方文化、西方体育建筑的形式影响很大。中西方的体育建筑从排斥到互相协调、互相吸收的过程,从学堂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地走入社会及全国各地区。近代的中国体育建筑得到蓬勃发展。本书研究对理清中国体育建筑发展线索以及未来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国近现代体育建筑发展史的研究空白。
《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作者:潘剑彬、马全宝
推荐理由:该书有助于青少年以及各年龄段读者全方位、深层次并系统性的掌握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和自然风景等)相关内容,进而有助于全国范围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识别、保护和传承。第一版印刷8000册已经全部卖完,第二版计划印刷20000册;在进行国学基础教育的同时,有助于协助青少年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传承和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
“新时代·新医疗·新建筑”的医疗建筑专题展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
联展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疗建筑师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南北协同,众志成城,主动冲击在一线,全力配合各项应急医院项目,本次医疗建筑展区通过密切关注抗疫情期间的中国力量,展现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所体现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致敬抗疫建设工作者!累计参观人数25000余人次,展览现场同期沙龙线上、线下听众近万人。通过本次展览,向广大民众全面地展现和普及了我国当代医疗建筑设计发展成果,以及后疫情时代医院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充分贯彻了“健康中国”发展理念,很好地宣传促进我国医疗建筑设计与世界一流水平的接轨,提高民族自信!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
联展单位: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建筑大学
推荐理由:北京市“消极”空间数量众多,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消极”微空间进行有序改造与利用具有显著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小空间大生活”项目以一体化城市设计为手段,确定理念创新、功能合理、特色浓厚、实施性高的优秀方案并组织实施,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文化、有人气的城市微空间典型案例,其改造后已形成环境品质佳、无障碍设施优、使用功能完善、历史文化厚重、居民文体活动丰富、公共艺术经典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范本。参观人数约2000人。
《高架桥,如何才能保安全》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影视出版单位:中央电视台
推荐理由:1、2019 年10月14日和10月20日分别在《新闻1+1》和《新闻周刊》中播出。2、科普影视包括纪录片、教育片、动画片、科幻片等,符合国家有关影视播出、放映技术指标的有关规定。3、《新闻1+1》栏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制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制作精良,具有广作精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建筑排水安全防疫系列网络科普作品》
推荐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
创作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研究团队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面向人居生命健康,结合专业优势,针对居家排水安全第一时间发布系列文章,告诉大众如何科学防疫。原创作品有态度、有温度,制作精良,通俗易懂,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发挥了国家科研机构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其中,《切断家中冠状病毒传播的“隐形”途径,确保居家安全》一文累计浏览量近900万次,防疫系列文章和视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积极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阻击战贡献力量。
Indoor Generation(宅一代)
The ComingGeneration(宅一代前传)
推荐单位: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
创作单位: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从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让大家真切关注到我们所居住的室内环境。也许这些是不为大家所关注的,也许是你真的不知道的,但它的确存在,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并真正思考如何打造未来建筑,如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
本次问卷调研约30秒可回答完毕,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建筑行业从业者薪资水平。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统计分析,且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请准确填写,后续将视情况在微信公布分析结果,敬请期待!
感谢支持!
1)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以便立即删除。
2)转载须知:原创内容转载及开白要求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