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新不是蜡笔小新。是川人工程师小新,说是川人,他现在肯定不服,因为从90代以后,他们已经划到重庆了。其人用四川话来说,“耿直地很”。
小新属于严谨的工程师,如果没有两把刷子,让他心服口服,工作还是不好做的。但他为人勤快,肯思考,肯加班,做每个工程,一定要达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也是让大家学习的榜样。
记得在阿曼现场,有个80米的钢烟囱,是他设计的,我在现场总感觉他那个设计有点大,那时我也没有仔细核算,就打电话回去问他怎么算的,他就说按国标规范算的,因为那个项目特殊,用的规范也五花八门,一会欧标、一会美标、也有欧洲的影子,反正审结构图的是个印度的设备工程师。大家觉得很奇葩吧,一个设备的工程师竟然审结构的图纸,可想而知难度多大,当时也搞了好多笑话,我跟业主的项目经理说,一个设备工程师怎么会审结构图纸呢?人家回答,工程师就应该什么也会。后来我想,他不懂可能也不是个坏事,反正就这样吧,所以出了好多规范,我们熟悉哪个就按哪个来,计算书也不写规范出处,反正印度人也不知道,就这样糊弄吧,但工程质量我们还得保证,只要保证自己计算没有问题就行,管他什么标呢?
所以,那个烟囱是按国标设计的,我还是把国标烟囱手册和规范找出来,仔细学习了下,也做了个EXCEL表格,跟小新的计算书比了比,发现差别极小,说明计算没有什么问题,后来我搞清了,问题出在新旧规范的变化上。
在马来西亚项目,他要求极严,施工队的都怕,我们号称现场杀手。有一次,他在一楼检查吊车梁的埋件,施工队的四川技术员耍滑头,不上去,小新就自己上去检查,一个一个,没有放过半个,可能是埋件有点多,那个技术员有点烦了,就在下面用四川话问题:李工,要得不?答,要不得。技术员低低的说,龟儿子,又要不得。恰巧被我们的人听到,一时在现场传为美谈。
时间久了,施工队也有了经验,只要有难度的,一般不喊小新去验收。但他们有计策,我们也有对策,我们也派主管技术人员跟小新一起去,并提前通知施工队,这样,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场也就是这样,斗智斗勇,我们总包是跟业主斗,跟分包斗,跟咨询公司斗。反正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项目一天天的进展,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想来,恍如昨日。
一次,小新又去检查,可能是要求严了些,施工队的不服,在现场竟然把图纸摔了,满脸不屑,口出狂言,快有点失控了。情急之下,打电话给我,我立即通知施工队技术总工到现场,我也随即开车赶去。了解到事情真相以后,我把施工的工头骂了一顿,当然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也不分青红皂白,事情就过去了。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替我们的人撑腰。
前几日,看到网上有人说做了个2.5米的悬挑梁,就觉得有成就感了。老郭说,我们早已搞过7.5米的悬臂吊车梁了。第一次,我让小新设计了一个悬挑3.5米的,记得他当时非常害怕,总担心出什么事,跟我吵了几次,我是一概置之不理,等到拆模运行以后,有人通知他去看。现在还能想起他激动的样子,呵呵。后来搞7.5米的悬挑时,他就胆子大的很了,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天,我给他打电话,说起此事,他说现在让他做,他可能要加预应力了。我说中国规范,把一个好工程师又束缚了。
是的,规范又把一个工程师束缚了。时间久了,关在笼子的里的老虎也就变成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