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地基共同作用机理的筏板设计”
目前,桩基础是高层建筑结构运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但当地基土具有较高承载力时,结构可考虑采用筏板基础。与桩基础相比,筏板基础可有效的减少结构不均匀沉降,且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
本次推送将介绍筏板设计方法的发展、整理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规范的筏板设计验算要点及工程实例。
筏板设计方法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筏板设计大体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不考虑共同作用的阶段(倒楼盖法)、考虑局部共同作用的阶段(弹性地基梁法)以及考虑共同作用的阶段(整体分析法)。
-
倒楼盖法
倒楼盖法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分割成三个部分进行独立求解。倒楼盖法假定基底反力呈线性分布,并假设上部结构刚度无穷大,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点视为不动铰支点,将筏板按普通楼盖进行计算。
倒楼盖法仅能考虑局部弯曲作用,没有考虑筏板的整体弯曲,且地基反力未按实际情况计算。除此之外,倒楼盖法无法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亦无法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倒楼盖法原理示意图
从总体上讲,倒楼盖法与整体分析法相比,前者在跨中处配筋量较大,支座处配筋量较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倒楼盖法假定了地基反力呈均匀分布(实际上柱及剪力墙下的地基反力大,跨中反力小),使跨中弯矩计算值偏大所造成的。
倒楼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缺点是其计算模型过于简化,在原理上有较大缺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时,曾由同济大学牵头进行批量分析,尝试采用整体分析法来替代倒楼盖法。但过去采用倒楼盖法设计的筏板基础,并未在性能上有明显的缺陷,因此现行规范仍许可利用倒楼盖法进行筏板设计。
-
弹性地基梁法
弹性地基梁法考虑了地基和筏板的共同作用,忽略上部结构对筏板受力的影响。弹性地基梁法基于Winkler(文克勒)假定,将筏板视为置于多个独立弹簧上的连续板。计算时将求出的上部结构底部荷载作用于基础上,在考虑基础和地基变形协调的条件下分析基础内力。
弹性地基梁法原理示意图
弹性地基梁法即满足静力平衡条件,亦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具有受力明确、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从总体上讲,弹性地基梁法配筋量较大。当筏板整体弯曲变形明显时(有核心筒的结构整体弯曲变形一般较为明显),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将导致核心筒区域的底筋用筋量明显增加。
-
整体分析法
整体分析法考虑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任何实际结构都是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因此从原理上讲,整体分析法是三种分析方法中最为合理的分析方法。
整体分析法原理示意图
笔者认为,倒楼盖法将筏板假定为刚性基础,进而可假定地基反力呈均匀分布;弹性地基梁法将筏板假定为柔性基础,使基础能与弹性地基梁协调变形;而整体分析法,则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间寻求平衡点。
整体分析模型的建立
本小节将简要介绍整体分析模型中上部结构、筏板和地基的建立方法。
-
上部结构
根据圣维南原理,上部结构对筏板的影响率随着楼层的上升而降低。根据大量分析可知,在整体分析模型中,仅考虑上部楼层4-6层的结构刚度即可满足筏板设计的要求。
上部结构的刚度可通过刚度凝聚来求取。在研究生课程《弹性力学和有限元》中,对刚度凝聚的方法有所介绍,这里简要的给出了刚度凝聚的公式。在有限元模型中,亦可通过建立上部结构来考虑上部结构刚度。
凝聚上部结构刚度
-
筏板基础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厚度较大,需考虑剪切应力引起的变形,不能采用基于薄板理论的弯曲板单元(Kirchhoff板),宜采用考虑一阶剪切变形的Mindlin中厚板,或采用厚薄板通用单元。
-
地基土
常见的地基土模型可大致分为宏观弹簧本构(如Winkler地基模型)和微观土体本构(如Mohr-Coulomb)。由于整体模型较为复杂,采用微观土体本构将产生较大的计算量,较难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筏板验算要点及工程实例
本小节基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要列出筏板设计时的验算内容:
-
验算标准组合下的地基承载力。根据规范5.2.1以及5.2.2进行地基承载力的验算,验算对象包括轴心竖向荷载和偏心荷载(含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地基承载力验算是筏板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根据规范8.4.2验算准永久组合下的筏板偏心距。偏心距验算是筏板形状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根据规范8.4.6验算筏板的抗冲切承载力。抗冲切验算是筏板厚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必要时可通过设置柱帽或扩大柱底截面来满足抗冲切的要求。
-
根据规范8.4.22验算筏板的整体挠度值。
-
根据规范5.4.3验算筏板的抗浮稳定性。
去年上半年,高层所的同门共完成11栋结构的筏板设计(含复合地基),笔者共参与了其中3栋结构的筏板设计。笔者与同级的同门通过实际工程不断探索,已总结出一套可行的、高效的筏板分析和设计流程,目前可在一天内出具完整筏板计算书和设计图纸。
某小区的筏板模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