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结构设计-公众号“
国家大剧院设计之初有两个原则:
第一,它是世界一流的剧院;
第二,它不能抢过人民大会堂。
最终的大剧院以一个庞大的椭圆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个造型新颖,构思独特的地标性建筑。
根据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构想,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的景观如下:
巨大的绿色公园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形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天空。有人将建成后大剧院的外形形容为“一滴晶莹的水珠”。
然而,要把法国建筑师的作品从图纸变成现实,却并不那么容易。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最大跨度达212米的钛金属覆盖只有0.44毫米厚!可见其技术难度有多大。
面对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施工者是怎样解决的呢?大剧院业委会党委书记王争鸣介绍说,就现在的建筑水平来说,许多技术难题并不是没有方案解决,难就难在尽可能少花钱,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中国第一大穹顶由
6750吨钢梁架起
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这个巨大的钢铁天穹几乎可以将北京工人体育场全部罩住。
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大的钢架结构中间却没有用一根柱子支撑。也就是说,重达6750吨的钢结构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力学结构体系来保证安全稳定。
浇筑地下隔水墙
防周边地基沉降
国家大剧院高46米,但其地下深度却有10层楼那么高,有60%的建筑面积都在地下,最深达到32.5米,是目前北京地区公共建筑最深的地下工程。
大剧院地下蕴藏着丰沛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可以托起重达100万吨的巨型航母,如此巨大的浮力足以托起整个国家大剧院。
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地下水不停地抽出,但这样抽取地下水的后果是,将会在大剧院一带的地下形成一个5公里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导致周边地基发生沉降,甚至地面建筑可能出现裂缝。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密调研,用混凝土从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层,浇筑一道地下隔水墙。这个由地下混凝土墙体形成的巨大”水桶”,可以将大剧院地基围得严严实实。水泵就在”水桶”里面将水抽走,这样,无论地基里怎么抽水,”水桶”外的地下水也不会受影响,因而周围的建筑物也就安然无恙。
大剧院的屋面有36,000平方米,主要由钛金属板和玻璃板拼装而成。钛金属强度大,耐腐蚀,且色泽好,是一种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等航空器的金属材料。屋面将由10,000多块约2平方米大小的钛板拼装而成。由于安装角度总在变化,每一块钛板都是一个双曲面,面积、尺寸、曲率都不同。钛金属板的厚度只有0.44毫米,既轻且薄,如同一张薄薄的纸,因此下面必须有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衬层,每一块衬层也将切割成与上面的钛金属板同样大小,因此这个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极大。
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这么大面积在建筑屋面使用钛金属板的。日本的建筑使用钛板的较多,这一次大剧院将委托日本的一家厂商来制作钛金属板。
钛金属屋面壳顶的清洗是件麻烦事,有人提出,如果使用人工清洁的方式,会显得笨拙而不美观,应采用先进技术来解决。
目前,工程人员正倾向于选择一种高科技的纳米涂料,涂上这种涂料后,附着物将不会沾到物体的表面,只要用水一冲,所有污垢将全部被冲刷干净。
但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还没有类似的工程实例可以参考,工程人员正在对这种纳米涂料进行试验室强化试验,是否采用还要等试验结果出来以后才能下定论。
石材全部国产
呈现锦绣大地
大剧院共使用了20多种天然石材,全部来自国内十余个省市。仅大厅的22个区域就使用了十余种石材,名为”锦绣大地”,寓意中华民族的锦绣山河。
有来自承德的”蓝钻”、山西的”夜玫瑰”、湖北的”满天星”、贵州的”海贝花”……其中很多都是稀有品种,如产自河南的”绿金花”已是绝版石材。
铺设在橄榄厅产自北京的”白玉翡翠”为白色石材带斜线绿筋,斜线纹路天然生成,且全部朝同一方向,十分罕见。大剧院石材铺设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工程人员坚持使用国产石材,几经周折才全部找到在色彩和纹路上吻合设计师理念的石材。
如此大规模的无辐射石材开采、加工对工程人员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就连设计师安德鲁也惊叹于中国石材的缤纷艳丽和中国石材开采、加工技术的精湛。
国家大剧院三个剧场总共能容纳5500人左右,加上演职人员最多时达7000人,由于国家大剧院独特的设计,剧院四周被一个巨型露天水池所围,因此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如何迅速将7000名观众从这个四周被水包围的“蛋壳”里安全撤离,在设计之初,就是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棘手难题。
实际上,国家大剧院的消防疏散通道最终是按1.5万人能迅速撤离的标准设计的。其中,在地下3米和7米处,各有观众疏散通道8到9处,它们从巨型水池底下穿过,直通外部广场。观众通过这些通道,能够在4分钟之内全部安全疏散,这比消防条例中规范的6分钟的时间还要短。
此外,在剧院与露天水池之间设计有一条宽达8米的环形消防通道,相当宽敞,可容纳两辆消防车并排通行,同时还留有两米宽的人行通道,消防队员可通过消防通道及时到达着火点,这样消防人员与被疏散人员可以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
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大剧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来源:工程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