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来源:JIE构生活
前段时间,惊闻XX设计院的Z总(技术副总)也跳槽到地产公司。Z总是Q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作为这个项目的咨询顾问,我和他合作过一段时间。Z总,在我见过的工程师中,其技术是比较过硬的。他曾被评为2016年度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结构工程师。
和Z总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就是技术派的典型。但就是这样一个以技术著称的年青结构工程师,突然就去了地产公司。
结构工程师,除了我们常挂嘴边的情怀论(少部分人),和其他人一样,也面临一个收入增长的问题。收入的持续增长,是职场人的本能诉求。结构工程师也不例外。
像Z总这样的结构工程师,在设计院的收入暂时已经见顶。接下来,要么进一步钻研技术,找准机会,成为业内公认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大师,创造一个收入再次提升的新机会。但要成为钦定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大师,平台、后台、机遇缺一不可,而且,专家(大师)之路,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呀,概率实在小之又小,对身处小平台的技术总(非Z总),更是毫无机会可言。
这种稀缺职位(机会)实在太难博到了,怎么办呢?去地产公司呀。相对而言,地产公司的职位和机会就要多得多了,入场券更容易拿到。据观察,设计院的结构师,做到某个阶段之后,纷纷跳去地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增长的本能诉求(非唯一)。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工程师收入的持续增长,去地产公司是必经之道吗?还有无其他可能呢?
我们不妨系统性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从大方面来说,人生,本质是一段时间,我们一生获取的全部财富(包括收入),都是基于对时间的出售所得。那我们就从出售时间的方式这个角度来探讨收入增长的可能。说到出售时间的方式,概括起来,也就三种。
1)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2)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
3)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
1、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对普通的上班族、打工族来说,绝大部分人出售时间的方式都属于此类。那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提高收入呢?
1)尽可能有份稳定工作
我们一天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个月有22天的法定工作日,尽可能地把这些时间批量出售出去,这叫提高时间出售占比。对应的策略就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反面的例子是这样的,甲工,专职炒更(兼职、私活),今天接到一个活,出售了5个小时,后天又接到一个活,出售10个小时,然后一周的其他时间,都没有接到活,这其实就是出售的时间占比低的表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每周只能出售20个小时,乙每周可以出售50个小时,自然是乙的收入要高咯。(先不要抬杠哈)。我们通常说的, “兼了N个职,不如打好一份工”,也是这个道理。
2)尽可能找有绩效的工作
有绩效的工作,为我们提高收入创造了机会。比如,在我们的标准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出售时间,提高业绩,就可以换得额外收入。有些设计院是按绩效算奖金的,如果乙工加班较多,出售的时间多,年底的奖金会更高,这就是你额外出售时间的报酬。反过来说,对没有绩效的工作,我们应该尽量想办法把工作时间限定在标准时间之内。额外的时间,应该花在有绩效的地方,比如,丙工,在全职工作之外,兼职炒更,就是将额外出售的时间,变成了收入。现实中,我们看到做销售的,其收入悬浮很大,本质也是因为绩效差异很大。
3)提高单位售价
提高技能水平:这个很好理解,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单位时间的售价是不一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当然可以提高收入。考注册,也是提高个人技能水平的一种方式。
学习更值钱的技能:假如A工与B工为同一级别,A工只会画图,B工除了画图,还能搞超限分析,B工的收入一般会更高。如何衡量一个技能是否更值钱呢?相对来说,市场需求量大、会的人不多、学习门槛高的技能,往往更值钱。比如,BIM技术、装配式、预应力、软件二次开发等,都是目前比较值钱的技能。
提高售卖水平:技能水平差不多的工程师,A工卖出的价格比B工高,这就是售卖水平的差异。如何在自由市场中,为自己谈一个好价格,这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研究。
4)让买家多元化
保持足够多的潜在买家:我们时间的成交价本质由买家买入价决定,如果有足够多的潜在买家,我们就有权利在其中选择一个相对高价。这比只有一个买家甚至没有买家的情况,要好得多。想想看,如果老板认为,我们只能在他的公司工作,他还会出高价吗?
拓展时间销售渠道:这一条回答了如何保持足够多潜在买家的问题。除了在网上投简历这种常规销售渠道,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口碑销售、关系(熟人、朋友等)销售、猎头销售等方式。再拿跳槽地产公司为例,不少设计院同事都是在与业主合作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然后借机顺势跳到地产。
5)缩短销售路径
如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们就可以拿到更多的收入。拿炒更为例,一手活比二手活要好,如果能直接从地产公司接活,就比从设计院接活要好。从本质来说,结构工程师,就是把时间销售给了地产行业,相比售卖给设计院,直接出售给地产公司,是否属于缩短了销售路径呢?部分算,部分不算。如何缩短销售路径,这点也值得大家仔细思考。
6)做自己时间的买家
我们说第一种时间销售的方式,叫做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但如果自己也买了自己的时间,那就相当于一份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卖给“老板”赚薪水,另一次,卖给自己赚能力。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视角。以这个视角看问题,我们大概率不会消极怠工,不会避难就易,工作中也少了一些斤斤计较。
这是在第一种出售时间的方式下,不断提高收入的最根本的原动力。我们知道,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想要提高价格,最核心的是提高自己的价值。
2、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
1)内容输出
让自己从技能达人,变为技能输出者。比如写书出版,比如做线上知识付费产品。打磨好一个产品之后,就可以持续销售,本质就是将一份时间,多次销售。我们看到朝露在网易的付费课程,弈学堂的潘工和吴工持续分享的付费课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想要实现这个赚钱方式,我们首先需要懂得如何打磨产品,这恰恰是很多工程师欠缺的。
2)讲线下课
需要注意的是,讲线下课,本质上,卖的不是讲课时间,而是备课时间。标准化课程,精心准备一次就够了。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专家,手持一份PPT,讲遍大江南北,一份PPT,赚了多份钱。(没有贬义哈,这绝对也是门本事。)
3)提炼解决方案
与讲线下课类似,如果我们能将工作中通用问题的解决方案标准化,精心打磨这个解决方案,下次再碰到相同的问题,就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或者,我们将自己提炼的解决方案销售给大众,这就变成了知识付费产品。
所以你看,第二种时间出售方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个方式的关键点有两个。
要有一颗做产品的心。针对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通用问题(痛点),要想办法打造出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然后不断雕琢这个方案,最终将其完善为可以推向市场的产品。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生活和工作都比较粗糙,行动和思考都止于解决单独的问题,最终无法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可以称之为产品的解决方案。
要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做链接。创造一个产品,只是第一步,如何向整个市场交付自己的价值(而非交付给某个组织),同样关键。在得到App,各个领域的大牛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产品和价值,但只有找到合适的线上价值交付渠道,产品和价值才可以批量化销售出去。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借助了渠道的流量,但前提是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流量。
对普通人来说,籍籍无名之时,唯有不断积累自己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聚集自己的流量,才有可能打开第二种时间销售模式的窗口。
3、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老板和风投。老板购买的是员工的时间,利用员工的时间赚钱;而风投购买的是创业者的时间。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都不会去创业当老板,也不会做风投。那究竟还有没有机会实现第三种方式呢?
换个角度,可以发现,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多。我们都知道,时间的存量是有限的,它一定是越花越少。所以,第三种方式的演绎版,就是,购买他人的时间,节约自己的时间,从而保证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出售。当老板不就是这样吗?老板花钱找人帮他办事,他才有时间去想更多的事情,找更多的机会呀。
花钱买什么呢?买知识,买服务,买体验。我们只需要花一点点钱,就可以听到别人花了N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技能和知识,难道不划算吗?以自己为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搜集资料和写作速度,我是很多网站的付费会员。
包括你现在读的这篇文章,主框架也是我在其他付费产品中学到的。
对工程师来说,一个好用的工具,一场有意义的技术分享,甚至一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文献或文章,都是他人时间的凝聚,直接享受这些便利,节约自己成长的时间,都是最好不过的。即使需要付出一点小费,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更好地出售自己的时间,我们总是要不断买入他人的时间。尽量保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我们不用在乎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也许可能是自己讨厌的人提出的,是竞争对手提出的。在一场讨论会上,或技术辩论中,自己输了或者错了,这和我们得到的正确观点相比,又有什么关系呢?
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正确,从而更好地出售自己的时间,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购买他人的时间,而是更多。这是这一条带给我们的启发。
总结来说,工程师提高收入,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第一种方式,“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自己也买了自己的时间。即,将时间卖给老板赚薪水的同时,也卖给自己赚能力。
如果想切换到第二种及第三种方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工程师的固有角色,而是要横向拓展,要学会做产品,学会跨界,学会深度思考,学会发现甚至创造需求。本人有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观点,“能创造需求的工程师,才是一流的工程师”。
三种方式,并无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罢了。
祝各位工程师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收入增长点。
扫码关注”JIE构生活”
来源:JIE构生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咨询和建议,请加下方小编个人微信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