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梁底支撑体系的立杆纵距与梁两侧楼板支撑立杆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问题3:超高、超重模板支撑架体不考虑1.1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问题4:采用碗扣、轮扣、盘扣作为支撑架体时,不按照产品固有的模数确定立杆纵横间距、步距、扫地杆高度、悬臂端长度等参数。梁底采用上述支撑体系时,不考虑与两侧楼板支撑的模数进行有机结合。
问题5:关于钢管壁厚要求的内容描述不当,计算书内立杆应力达到180MPa以上,导致安全余量不足。
问题1:方案内不提供塔吊附着杆件布置图,不需要进行附着的也没有相关说明。
问题2:塔吊距离太小,出现扫塔身的情况,但是在方案内没有简述解决措施。
问题4:采用天然地基时,不进行塔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问题5:塔吊定位不考虑大臂朝向,不考虑方便后期降塔。
问题6:在基坑边坡坡顶位置立塔,但是不考虑塔吊与边坡之间的相互不利影响。
问题7:承台定位尺寸标注不齐全,剖面图内不体现标高信息,无法指导现场放线。
问题8:桩中心、桩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JGJ/T 187-2009)
问题9:关于塔吊定位及基础施工方案的其他一些问题。
问题1:杆件内应力太大,过于接近容许值,安全余量不足。
问题3:附着杆件布置图内,定位尺寸标注不齐全,或者与计算书不一致。
问题4:附着支座螺栓太贴近混凝土结构边缘,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被撕裂。
问题2:全高剖面图数量不齐全,或者不提供全高剖面图。
问题3:组装阶段的爬架半成品应与建筑物之间采取临时拉结固定措施,但是在方案中却遗漏相关内容。
问题4:方案中不提供架体提升流程示意图,支座向上周转的方式不明确。
问题5:支座安装在梁侧面时,不对梁底混凝土承载力计算,或者不采取防止梁底撕裂的措施。
问题6:采用铝模体系的工程,不考虑K板与附着支座的位置关系,导致支座无法及时安装。
问题8:对爬架相关规范理解不清(JGJ 202-2010),出现违反强条的问题。
问题1:悬挑主梁、连梁相交的位置无固定措施;连梁悬挑端设置立杆时无斜拉卸荷措施。
问题7:方案对于受力主绳、保险绳的设置要求不明确,导致现场出现各种问题。
问题8:悬挑板件上方安装工字钢时,没有采取任何规避悬挑板开裂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