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毗邻黄贝岭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宗地南邻深南东路,东接黄贝岭旧村改造04地块,北靠黄贝岭。项目为不规则地形,南侧地形相对平坦,东北侧地形较复杂,由北向南呈现从高到低的坡地。设计有 4层地下室,上接七层商业裙房。底盘上部设计1座 32层超高层塔楼,建筑高度142.3m。地下室柱距为8~11米,用途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商场。
本项目用地面积6750.61㎡,规定建筑面积57200㎡,其中商业29200㎡,办公28000㎡,容积率8.47,限高150m。
工程地质概况
地质条件
根据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深业东岭花园4号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拟建场地所在区域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大地构造位置为高要— 惠来东西向构造带中段南侧。区内从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至第四系地层比较齐全,侏罗纪时有强烈的岩浆岩侵入。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凝灰岩。
地下水概况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分为两类:①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粉砂及含卵石砾砂中的孔隙潜水,其含水性及透水性强,属富含水、强透水层;②为赋存于强、中、微风化带的基岩裂隙水,其含水量及透水性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属弱含水、弱透水性地层。其余各地层属弱含水、弱透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水量的大小控制而变化,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2.0~4.0m。
结构分缝以及后浇带设置
本工程项目塔楼和裙房高度相差较大,地下室顶板以上需要在塔楼和裙房之间设置防震缝。此缝位置为紧贴塔楼右侧柱边处。地面以上的裙房竖向长度75米,设置一道水平方向的伸缩后浇带。地下室不分缝,在裙房和塔楼之间设置一道沉降后浇带,以及对应地上结构设置一道伸缩后浇带。
2.结构分析设计参数及设计目标
分析设计参数
表1.1 结构主要分析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
二级 |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
1.0 |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 |
商业裙房乙类 其它丙类 |
设计基准期: |
50 年 |
设计使用年限: |
50年 |
建筑高度: |
142.3米 |
结构体系类别 |
框架–剪力墙 |
框架抗震等级 |
一级 |
剪力墙抗震等级 |
一级 |
建筑高度类别: |
超B级 |
基础设计等级: |
甲级 |
基础安全等级: |
二级 |
抗震设防烈度: |
7度 |
抗震构造措施: |
商业裙房按8度 其它按7度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
0.10 g |
场地类别: |
II类 |
特征周期Tg: |
0.35s |
阻尼比: |
0.05 |
极限状态设计
本工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结构极限状态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构件的计算和验算包括以下各项:承载力及稳定、疲劳、变形、抗裂及裂缝宽度。结构基本采用现浇方式,设计时考虑正常的施工荷载。
对于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其设计表达式为
(1-1)
式中:为重要性系数; S即为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需考虑的组合见下表;R则为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表1.2 荷载效应组合
No. |
组合工况 |
恒荷载 |
活荷载 |
风 |
||
不利 |
有利 |
不利 |
有利 |
|||
1 |
恒载+活载 |
1.35 |
1.0 |
0.7×1.4 |
0.0 |
— |
2 |
恒载+活载 |
1.20 |
1.0 |
1.4 |
0.0 |
— |
3 |
恒载+活载+风载 |
1.20 |
1.0 |
1.4 |
0.0 |
0.6×1.4 |
4 |
恒载+活载+风载 |
1.20 |
1.0 |
0.7×1.4 |
0.0 |
1.4 |
5 |
恒载+活载+风载 |
1.35 |
1.0 |
0.7×1.4 |
0.0 |
0.6×1.4 |
抗震设计
(1)抗震设防性能目标
按照高规的要求,抗震设防性能目标分为A、B、C、D 四个等级,抗震性能分为1、2、3、4、5 五个水准。对于本工程项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拟达C 级。相应的性能水准如下表所示:
表1.3 性能水准
C |
|
多遇地震(小震) |
1 |
设防烈度地震(中震) |
3 |
预估的罕遇地震(大震) |
4 |
各性能水准不同损坏部位结构预期的震后性能状况见下表:
表1.4 性能状况表
构件 |
1 |
3 |
4 |
关键构件 |
无损坏 |
轻微损坏 |
轻度损坏 |
普通竖向构件 |
无损坏 |
轻微损坏 |
部分构件中度损坏 |
耗能构件 |
无损坏 |
轻度损坏、部分中度损坏 |
中度损坏,部分比较严重损坏 |
结构构件按照高规JGJ3-2010规范所述抗震性能目标C级进行强度验算。
(3)设防地震构件验算
第一阶段抗震设计可初步达到第二地震水准的目标,为进一步明确结构的性能,根据性能目标,针对第二地震水准下的地震组合效应进行构件验算。
进行第二地震水准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目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有两种:一是“中震弹性”,即不考虑地震内力调整系数,其他基本同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二是“中震不屈服”,即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效应,取消内力调整,荷载和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不变,见下表),截面验算采用材料强度标准值,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的调整。
表1.9 地震作用及荷载效应组合
No. |
组合工况 |
恒荷载 |
活荷载 |
风 |
地震 |
1 |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 |
1.0 |
0.5 |
— |
1.0 |
2 |
重力荷载+水平地震+风载 |
1.0 |
0.5 |
0.2 |
1.0 |
根据表1.6~表1.7中列出的抗震设防性能目标,对不同性能水准和不同类别的构件分别采用“中震弹性”和 “中震不屈服”的设计方法对构件进行分析及判别。“中震弹性”验算见公式(2-1),式中不考虑与抗震等级相关的调整系数。“中震不屈服”验算可采取第一阶段的地震及荷载效应组合,以及第一阶段的截面承载力验算表达式,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内力调整,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均取1.0,截面承载力验算表达式可表示为
(2-2)
式中:Sk即为荷载效应组合值;Rk为结构构件的抗力。
(4)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验算
在第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应满足要求,目前对于本工程结构的计算尚未有简化的方法,拟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地震水准的设防要求。
结构分析设计软件
用于本工程项目设计分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版本,应用范围如下表:
表1.10 设计分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版本
软件名称 |
版本号 |
应用范围 |
SATWE程序 |
2012.12 |
弹性分析、反应谱分析、动力弹性时程分析、极限状态设计、 抗震第一阶段设计、中震分析与设计 |
ETABS程序 |
9.7.4 |
弹性分析、反应谱分析、极限状态设计、抗震第一阶段设计、中震分析与设计 |
ABAQUS程序 |
V6.10 |
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JCCAD程序及部分电算表格 |
2012.12 |
地基基础分析 |
CSICOL程序及部分电算表格 |
8.4 |
中震分析与设计 |
在选择上述分析软件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可靠性、稳定性、适用性、权威性和适用性。
3. 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概述
基于建筑与结构相结合的考虑,本工程塔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是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除了承担重力荷载外,其主要作用是为结构强大的抗侧刚度、承载力。框架主要是承担重力荷载,同时也是抗震的二道防线。
本塔楼地上33层,高约147.3m。平面形状呈“梯形”,长度约60m,最大端宽度约19.6m,最小端宽度约12.4m。结构高宽比较大,按最大、最小端跨度计算高宽比分别为7.5、11.9。在Y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最小端水平变形(层间位移角)较大,受力不利。可见,有效提高Y向(结构宽度方向)抗侧刚度、承载力是本工程设计关键所在。
针对本结构以上特点,设计中采取以下策略:
1.在结构最小端布置剪力墙,同时设置端柱;
2.结构中部剪力墙对提高Y向抗侧刚度作用有限,设计中减薄X向中部剪力墙厚度;
3.南侧框架柱比扁柱对提高Y向抗侧刚度上更有效,在建筑允许条件下尽量把柱子宽度加大、高度减小;
4.适当加宽南侧边框架梁宽度,减小框架柱剪力滞后,能一定程度上提高Y向抗侧刚度。
此外,为了减少柱截面尺寸、提高结构外框架的承载能力和延性,底部(1~8层)设置型钢混凝土柱,9层及以上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主要构件断面
(1)框架柱
表5.1 框架柱截面尺寸、材料表
层号 |
柱截面尺寸 |
类型 |
材料强度等级 |
25~屋面层 |
1200×1200 |
混凝土柱 |
C60 |
9~24层 |
1400×1400 |
混凝土柱 |
C60 |
1~8层 |
1400×1400(1000x400x40x40) |
型钢混凝土柱 |
C60/Q345 |
注:型钢尺寸标注“D×F ×U×T”如下图示意:
图5.5 型钢柱尺寸标注示意
(2)剪力墙
表5.2剪力墙厚度、材料表
层号 |
墙厚度(mm) |
材料强度等级 |
25~屋面层 |
800、600、400、300 |
C60 |
15~24层 |
1000、800、600、300 |
C60 |
1~14层 |
1000、800、600、300 |
C60 |
(3)框架梁
表5.4 框架梁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变化表
楼层 |
框架梁尺寸(mm) |
材料强度等级 |
1~屋面层 |
1000×1000、500×1000、800×1000、1000×800、800×800 |
C30 |
4. 地基和基础
基础选型分析
(1)基础选型
详勘报告建议采用冲孔桩桩基础,根据承载力要求,选择中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对于采用中风化凝灰岩为桩端持力层的桩,应进行一桩一孔的超前钻,并入持力层一定深度,查明持力层的层厚等特征,确保桩基持力层下一定深度内无软弱夹层(如强风化岩等),满足设计要求。
塔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中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裙房和地下室:采用天然基础,以全风化凝灰岩层为持力层。
抗浮措施采用钻孔灌注桩抗拔。
设计桩平面布置图如下:
图2.1 桩平面布置图
(2)计算分析结果
塔楼柱下采用直径2000一柱一桩,剪力墙下采用直径1400桩,其他桩采用直径800扩1600带扩大头桩。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取14000~40000KN。塔楼沉降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2 沉降图(准永久组合下,最大沉降量为6mm)
CCDI高成结构
CCDI高成结构:隶属于悉地国际集团
服务邮箱:sz.gcstru@ccdi.com.cn
服务热线:0755-32967876
“CCDI高成结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