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目前在中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加。为确保一栋几百上千米的摩天大楼屹立不倒,其结构体系除了要承受得住自身的重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抵挡得住地震和台风的考验。以一般人的思维,那么我们是否只要不惜代价,花更多的材料,使用更多的钢筋,混凝土和钢材就可以确保结构安全呢?然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什么样的超高层建筑和结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好的超高层建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体系呢?
姑且在这里从结构工程的角度讨论一下,分享一下个人平时的一点思考,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进行进一步地交流和探讨,也非常欢迎有兴趣的建筑师提供建筑功能和形式方面的建议~
2.地震和风
要讨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首先当然要从它要承受的荷载说起。超高层结构抗风抗震问题,实际上是结构动力学随机振动问题,在分析这些动力随机荷载时,我们应该从时域和频域这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讨论一下地震作用,为了说明问题,我特意从PEER Database随意下载了两段地震波加速度时程,并通过MATLAB计算了所选地震波的功率谱,如下图所示:
两段地震波时程下面的两个图分别用频率和周期的方式表示,实际上是同一个谱,这样做是因为后面便于与规范反应谱比较。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地震作用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特性。在时域上来看,地震波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但持续时间短,大概在15s左右。而从频域上看,地震波能量的主要周期范围在0.1~1.5s之间,周期较短。实际上日本和中国学者都对地震波的功率谱提出过数学模型,详情可以看结构动力学课本。
这个谱其实与抗震规范里的反应谱类似,只是这里是激励谱,规范里的反应谱应该是对不同周期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谱,并做了概况和总结并取其包络,当然也是可以根据地震作用的功率谱计算出来的(据动力学课本上描述是用时域方法Duhamel积分求出,其实当然也可以用频域方法求出),所以形状相似。(刚毕业初出茅庐,不知道这里说得对不对,不对的话请指正~)
看了下规范,Tg最大为0.9s,与上面分析相对应。
分析完地震波之后,我们来看看风荷载。为说明问题,我又特意地选取了CAARC标准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类似地分析(数据来自华工风洞,读书时留下的,不知道算不算侵权(微笑脸),侵删),请看下面三个图:
上面三个图给出的分别是CAARC标准建筑模型三个方向的基底弯矩时程和功率谱(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分别对应My,Mx和Mz)。
从时域上看,风荷载当然是持续不断地吹的,作用时间较长并且有一定的周期性。从频域上看,顺风向风荷载随着周期的增大逐渐增大,没有明显的峰;横风向有明显的峰,峰值对应的频率在7~9s之间,特征周期较长(要注意这只是CAARC模型的,不同外形的建筑有所不同,不过形状规整且高宽比不变态的超高层建筑大概也在这个范围);扭转方向风荷载也随周期增大而增大,且也具有峰,但相比其他两个方向的荷载较小。
至于横风向和扭转方向功率谱的峰的行成机理与空气流动的漩涡脱落现象有关,其实作用在某个建筑上的风荷载,不仅仅与这个建筑所在的风场地貌有关,也与这个建筑的建筑外形有关,这也是风与地震不同的地方。在这里简单说一下,风吹过建筑后,会在建筑后方两端产生漩涡,而这两个漩涡往往以一定地频率交替脱落的,这个频率就是上面横风向风荷载功率谱峰值所对应的频率,漩涡脱落现象也是这个峰形成的原因。想具体知道这个峰是怎么行成的,以及漩涡脱落背后的机理,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一个答案,请猛戳以下链接:
Aaron Yu:如何理解高层结构的风振效应?
3.”风震反应谱”
在对荷载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再对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进行讨论。由结构动力学我们知道,每个结构体系都有自己的自振频率。在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结构不同振型下的自振频率,在众多振型中,往往是前几阶起控制作用。当这些起控制作用振型所对应的自振周期与上面分析的荷载的特征周期相等或足够接近时,结构将会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共振。共振将会产生巨大的力,对结构造成惊人的破坏!
抗震规范中为了考虑结构共振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反应谱,根据不同的场地类型和结构自振周期来确定地震力的大小。现在我们再大胆地往前走一步,把风荷载的谱和地震结合在一起,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在这里,我们即便把它称为“风震反应谱”吧,如下图:
参考CAARC标模的风荷载谱,其实这个谱跟建筑外形有很大关系(这个会在后面进一步讨论),对于形状规整上下没有多大变化的超高层建筑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图中风和地震数量上的大小关系还有待商榷,这里只提出大概的概念,主要看两种荷载在周期上的分布。
从图中我们看到,地震作用的主要作用周期范围在0.1~1s之间,而风荷载主要作用周期比较长,顺风向随周期增大而增大,横风向大约在7~9s之间。(这个数字感觉也有待商榷吧,如有不对,希望专业人士提出,但不影响本文提出的概念和想法。)
至此,你有没有一种想法,这就给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参考,在对超高层结构体系进行设计的时候,如何可以把结构的自振频率控制在两个峰之间的低谷附近,那么这个结构所受的地震和风荷载将大大减小,将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策!
4.两点策略
基于上面的讨论和分析,我斗胆地对超高层的设计总结出两点策略(求轻拍:D)
1)对建筑体形的优化
上面提到,建筑所受风荷载与建筑外形有关,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对建筑外形进行有意识地优化以减少所受风荷载。
其实上面“风震反应谱”中横风向风荷载的峰是可以通过对外形的处理消掉和减弱的。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次国际风工程协会的前主席Tamura来做个一个关于建筑体形和风荷载的学术讲座,记忆尤为深刻,截几张ppt图片给大家看一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好像不是很清楚~),通过对建筑体形进行一定的处理,如扭转和增加锥度,可以有效减少所受风荷载。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多边形边数或者切角或者做成圆角,可以有效改善超高层建筑附近的风环境。其实在设计时,除了结构所受风荷载外,风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你有没有尝试过从某些超高层建筑底下走过,是不是发现风特别大(国外已经有案例由于风太大使以为奶奶摔倒然后把设计方告上了法庭),这就是超高层建筑对风环境的影响。
因此可以对建筑体形进行扭转、增加锥度和切角等措施进行优化,通过外形优化后的超高层建筑,横风向的峰大大减弱或没了,其“风震反应谱”可能(这里只说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会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所以,对建筑进行体形优化对抗风十分有利,但从抗震的角度看,形状也不能太复杂,变化不能太多,结构平面的质心和刚心还是要尽量靠近或重合等等。需要相互协调。
2)结构自振周期的调整
建筑的外形被设计出来之后,我们便得到这个建筑的“风震反应谱”。从图上看,当然你可以把结构做得非常刚,使自振周期在0.1s以下,这样地震和风荷载都很小,然而现实中的超高层建筑是不大可能做成这样的,要做成这么刚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材料。而通过增加结构的柔度,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力,大家都听过柔性抗震了吧,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但是考虑到抗风的情况,功率谱随周期增大而增大,所以也不能太柔,我们应该选择通过有意识地对结构的振型和频率进行调整,使得自振周期落在反应谱的低谷附近,将十分有效地减少所受地震和风荷载。
这里说得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很难,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很多超高层建筑结构其实都比较柔,但是也要想方设法使自振周期落在反应谱低谷。
5.结论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什么样的超高层建筑和结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看完这篇文章,应该有所感悟了吧。
我总结一下,大概就是这样:
建筑体形要有变化,但不能变化太多;结构体系要柔,但不能太柔~~
是不是感觉很有趣,有点自相矛盾又合情合理,哈哈~
什么?你想问现在存在的超高层中有没有这样的设计?
嗯,想了想,其实是有的:
没错,就是他,上海中心大厦。
我不知道他的自振周期如何,但至少外形看起来很符合本文提出的理念。
当然实际上一个好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这里所提及的只是个人浅显的一些想法,anyway我会不断去探索和求真。
6.后记
以上是本人提出的一点思考,鉴于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指出。十分欢迎感兴趣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命题。
谢谢您读完~
ps: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做设计时,把承受荷载分为“受力”和“传力”两个过程,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受力”这一过程。在“受力”阶段,荷载就像一头猛兽,我想结构工程师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设计有效地避其锋芒并将其有组织地传到地面。
注:文章转载自知乎,作者:Aaron Yu
转载经作者同意,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链接。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
以城市综合体、商业办公楼等大型公建项目为发展方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结构品牌为目标;立志成为超高层领域的知名结构顾问团队。团队主营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复杂结构、钢结构及混合结构的设计及顾问咨询。团队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目前有70余名专业设计成员,其中广东省超限专家1名、设计副总裁1名,高级设计总监、设计总监10名,硕士24名(海外留学生6名)、高级工程师7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名,中高端人才占全部成员的60%。 高成结构配有国际一流的设计分析软件(ABAQUS 、ANSYS 、SAP2000、ETABS 、MIDAS)。具有研究、分析、设计、解决新、奇、特等复杂结构的专业技术能力。我们所设计的很多大跨、超高层工程项目,成为世界级精品,在业界获得广泛的赞誉。高成结构在进行工程设计之余,还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项目。《大跨空间结构在强震下的非线性动力效应研究及实践》、《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抗风研究》等科研课题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项目。高成结构内部实行设计人员相对专业化的管理方法,使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在熟悉各种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每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在结构抗震计算分析、结构风振分析、大跨空间钢结构设计、索膜结构设计、钢结构节点设计、超高层结构设计和地基基础设计等方面都有专门设计人才。工程实践、理论研究与专业化设计团队的结合,使高成结构设计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外结构领域的前列,为顾客结构设计顾问服务提供坚定的基础。 近几年高成结构和香港或境外设计公司都有成功合作,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种结构设计难点。同时也为建筑师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使建筑师的设计理想得以完美实现。 高成结构参与设计的项目主要包括: 卡塔尔多哈超高层办公楼(231.5米)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00米) 平安金融中心南塔(279.2米) 华润总部大厦(400米) 深圳壹方中心(225米) 升龙环球大厦(280米) 深圳百度国际大厦(180米) 海纳百川总部大厦(100米) 济南汉峪金融商务中心A区(300米) 佛山企业家大厦(245.6米) …… 随着新环境下建筑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成结构始终坚持以客户满意为第一宗旨,不断学习新环境下各项要求,为业主提供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计精良的技术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官方QQ 1群:383104748(已满) 2群:97663904
“CCDI高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