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化方式胜出的高层住宅综合体设计实施方案。
它具有住宅单元→住宅单元组→住宅楼→住宅楼组的系统结构。
每五层楼都有一个空中花园,
作为共享的休息场所和疏散中心。
(芦屋市,1974)
用途:住宅小区
竣工:1979年7月
结构:S+PC 建筑
规模:地上14至29层,共52栋
建筑面积:19,461㎡
总建筑面积:308,702㎡
由新日本制铁、竹中工务店、松下电工、松下兴产、 高砂热学工业组成的联合体提出的“芦屋浜高层住宅 规划方案”着眼于解决住宅工业化进程中积留的问题并切实提高相关的技术,提出了一套新的思路:首先将结构与住户构成分离,然后由此实现了模数化设计,最终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化生产和施工组织方式。从结构体系到楼板和墙板体系、设备、内装修材料等住宅部品,彻底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安装,以及集约化管理。
结构主体是由钢柱和钢梁及钢支撑构成的纯钢框架。住宅以5层为一个单位,由4层住户层和1层公共楼层组成。各住户和楼层的外墙、楼板、楼梯间均由PCa板搭接构成,是无柱无梁的住宅空间。该方案可以在比较规整的结构布置条件下,获得多样的建筑平面布置,可以实现住宅的拼装化施工,大大节省工期。
安装以巨型结构为单位进行。首先,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后,将室内地面层楼板用混凝土浇筑,可起到加固钢框架基础的作用。然后,进行第一层巨型结构的装配。其中,钢框架装配好后,从层1开始依次安装PCa地板、墙板,然后将需用的各种材料,包括内部装修材料运进户内,再安装上层PCa楼板,这时该层的住户成为封闭的空间,可以进行内部装配和装修,不受其他部位施工及天气的影响。然后,重复采取相同施工 过程完成巨型结构内4层住户的安装。最后固定巨型结构的公共楼层水平支撑。再重复进行相同作业,安装下一个巨型结构,最终构成整个住宅。公共楼层、楼梯间在PCa地板固定后即完成结构的防火板安装。住户内部空间及设备的安装过程是:将内装修材料、内隔墙、木材、精加工材料等以一个住户为单位,向 各住户进料。首先,分解各部分材料,对用PCa板做成的地面、分户墙、天棚贴上绝热护墙板。然后以设备区为中心,架设内隔墙,以从顶棚到墙壁的顺序进行室内装修和最后精加工施工。地面最后处理。此内部施工不受其他工种、天气情况的影响,施工顺利,且不留残余建材。
4+1组合,
巨型柱和PCa的填充体
典型的“新陈代谢”设计风格
同类建筑还有黑川纪章《胶囊塔》
以及大久保信《军建大厦》
电梯每5层停一次
配有垃圾收集系统,
但因为维护成本过高,
已经废弃
该项目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前夕,在一片垃圾填埋场上兴建的。据说有点反味……最贵的顶层单位目前叫价不会超2000万日元(约12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