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公众号调整了推送规则,如果您想继续接收本公众号的内容,请将“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公众号设为星标,并多点文尾的“”和“赞”。
星标设置: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 . .」,点击「设为星标」,公众号名旁就会出现黄色五角星(Android和 iOS 用户操作相同)
杭州西站枢纽是新一轮《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的核心项目,是“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是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配套项目,是方便群众出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民心工程。
2021年7月27日,杭州云城站城综合体云门的规划方案正式出炉。一个外观简约、温润,但内有乾坤的“城市之门”悄然呈现。它将在亚运时,成为杭州向世界展现“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城市新地标。更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其身后的西站站房、站城综合体一起,为全国在“高铁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课题上的探索,提供“杭州的答案”。
时代大潮,激荡涌动。透过云门,我们可以看见怎样的杭州西站枢纽?西站枢纽建设,又能给“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发展新局注入怎样的新动能?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中,杭州综合城市能级又能给西站、云城的建设供给哪些“养分”?《杭州日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筑境设计主持人、杭州西站枢纽规划建筑主创程泰宁教授,带你走进这座新时代城站融合的“城市会客厅”。
云门,传承历史,开启未来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
“云门”,
倒映着城市的诗意,
更折射出杭州在站城融合、
集约用地上的匠心。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是很担心的。一次性规划近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放在全国范围来看,这也是少见的。能不能落地?一直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现在,各个项目已经落地,而且推进得很快。作为规划建筑师,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程泰宁院士认为,除了各参建单位上下同心、快马加鞭,更得益于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城市的赋能。
在高铁站房前,耸立一栋长180米,宽60米,高80米的“大门”,这种做法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在上月底公布的规划方案中,云门十余层、10万平方米的开发体量中,包含了办公、商业、餐饮等业态。云门顶端,设置了三间以钱塘、良渚、西湖等杭州最亮丽的“名片”命名的多功能大厅,这些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意,意味着它不仅是云城的“会客厅”,还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创展示交流中心,也是杭州的城市新门户。
△杭州西站钢屋盖提升完成后现场实景图
在程泰宁看来,杭州西站除站房建筑外,城市综合体总面积达130万平方米,而云门的建筑体量,无论从功能还是视觉方面的考量,恰好能满足作为这个巨大的建筑群的“压舱石”的要求。
“云门”的设计富有未来感,而且它细节处理也带有一种传统的杭州韵味。但是程泰宁认为,“不能孤立去看云门,而是要和西站站房、以及周围的超高层一起,放在整体城市空间里去审视”,云门两侧分别矗立着4幢超过200米的超高层,最高达320米。用程泰宁的话来说,“云门”作为一个核心体量,联系着站房以及周围的高层办公、裙房商业、休闲等综合开发项目。它作为“压舱石”既应该有良渚玉的温润,也需要有城门的厚重。因此“云门”造型简洁方正,体量感很强,而非线性的门洞高度近40米,这种超尺度的处理正是为了在超高层建筑群尺度上的整体把握的同时,突出它的中心地位。“可以设想,如果简单地把云门做成一栋十几层的大楼,它一定会被两旁的超高层所‘压倒’,而成为它的裙房了。
△杭州西站建筑群概念方案鸟瞰效果图©筑境设计
△杭州西站建筑群设计方案鸟瞰效果图©SOM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云门作为站与城之间的“枢纽”,程泰宁表示,云门就像“立体的站前广场”将各个、多个功能部位链接成一个整体,“从车站出来,到云门的商业、餐饮,再到超高层,较完美的实现了“站城”融合发展的设计意图。
随着西站枢纽通车时间的临近,这个杭州“站城融合”的标杆,轮廓愈发清晰。
近几年,“站城融合发展”成为一个热词,而在全国,号称“高铁新城”的有上百个,但是真正发展起来的不多,为什么?追本溯源,程泰宁认为,中国客站有旅客人数多、候车时间长、客流波动大、旅行经验少四个特点,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有的城市高铁枢纽网络和城市交通网络没有有机结合,互不支撑;其次,缺少产业支撑、也缺少所需要的城市功能,“所以,我们提倡‘站城融合发展’,就是要从交通网络、城市产业及功能业态植入等方面着力,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更有活力,它是一种理念,而非模式。”
△杭州西站建筑群-云门与周边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方案效果图©SOM
回看杭州西站,支撑其站城融合的力量,十分雄厚。西站所处的杭州云城,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5年来,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20%,有两家市值超万亿的世界级数字科技企业,汇集了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4家省级实验室和60余家新型科研机构,再加上全市平均2.5倍的人才净流入率,都成为“站城融合发展”的肥沃土壤。换句话说,城市有“人气”,才让西站站城融合有了“底气”,“包括西站8栋超高层建筑能这么快落地,足见云城对西站的支撑作用。”
站与城的相互支撑,形成了西站枢纽得天独厚的生态。同时,得益于体制上的突破,更多前所未有的创新正在孕育。
在“地少、人多、发展快”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成了云城发展的关键。全国首个新建高铁站雨棚上盖商业开发项目也在西站枢纽诞生,这为全国高铁线建设提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杭州”模式。在程泰宁院士看来,虽然高铁上盖的开发体量不大,但它的意义正在于体制创新,让地方政府与国铁集团形成合力,“通过这一实践,将在全国起到引导作用,成为一个很好的范例。”
△杭州西站枢纽效果图©筑境设计
解读西站,自然也谈到了城站。杭州城站已有百余年历史,20多年前,程泰宁设计了新城站。如今,把城站、西站、东站、南站放在一起思考,可窥见体制创新和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性。回望这座位于西湖和钱江新城中轴线上的客运站,程泰宁十分惋惜,“城站原本设计了人行系统,旅客出站可以不受车流干扰,直接步行到西湖和周边商业,但后来因为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设计意图最终没能实现。”他呼吁,对城站的改造提升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放在大杭州的格局上来思考。“作为城市中心站,和其它几个站一起,形成一张网络,成为一个更大范围内的“站城融合发展”的新范本,将对提升城市活力起到很大作用。”
作为保亚运节点项目,杭州西站枢纽建设进度迅速,继提前1个月完成屋面钢盖结构提升后,7月底,机场轨道快线土建2-1标“四个象限”基坑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这样的建设进度,让程泰宁有些惊讶,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些,“现在已经搭起了站城融合的基本框架,速度很快。”
设计一定要突破过去的框框,有所创新。程泰宁院士团队认为,创新,就是让人们尽可能便利、迅速地集散。如果说普通客站的单向进出是一条单向的横线,西站则增加了一个纵向维度,这个十字形的“云谷”被程泰宁形容为“枢纽中的枢纽”,“我们把停车场和地铁出入口设置在‘云谷’内,出站后旅客只要往中心方向走,不用再分辨哪是东出口、哪是西出口。”
△杭州西站室内效果图©筑境设计
新理念,新布局也带来了新问题。“流线细分”会给旅客带来很大方便,但设计布局也比过去车站复杂得多,细节设计稍有疏忽,就会给使用运营带来很大问题。“云谷”中心虽说有三分之二个足球场大,但西站建筑空间的导向性十分重要。它还需要一套量身定制的标识系统,以避免“云谷”中心人群聚集带来的混乱,建筑设计不仅要最大限度减少旅客的步行距离,更要让旅客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去处。程泰宁表示,目前团队正在研究,在出站大厅内设置引导墙,并在重点区域自主设计让旅客更能看到的标识,形成分层分级的西站独特的标识系统。
△程泰宁院士
类似的细节,程泰宁和他的团队也一直在琢磨,比如路线交叉是否安全?从站房到综合开发的办公楼路线如何更加方便?都要一一考虑,“大方向就是让西站枢纽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千帆过尽,再回望西站枢纽全貌,以及它的未来,程泰宁认为,“西站枢纽的优势在于布置得非常紧凑,周围有很大空间可待发展,它与云城结合并形成完整的规划,互相成就。”这座杭州站城融合的标杆,迈向未来的底力,也正在于它在规划伊始时,对未来的前瞻与留白。
△杭州西站枢纽效果图©筑境设计
原文刊载于2021 年8 月13日星期五《杭州日报》城市新闻(第7版)
文中图片来源:筑境设计、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杭州西站枢纽
筑境设计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薪资调研,邀您回答
本次问卷调研约30秒可回答完毕,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建筑行业从业者薪资水平。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统计分析,且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请准确填写,后续将视情况在微信公布分析结果,敬请期待!
感谢支持!
推荐
阅读
明确了!未来5年,扶持这类建企“做大做强”
什么是抗浮锚杆?
9死8伤!5层拆迁楼倒塌,公交车经过时被掩埋!
注意!住建部:7月1日起,未提出一级建造师延续注册申请的,注册专业将失效!
1
1)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以便立即删除。
课程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结构·”,
你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