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但有些规律和概念难免还是会比较抽象。面对这些较难理解的理论时,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
习惯了用图形思维思考问题,辅导小朋友数学和物理的时候也会更加游刃有余(笑)。
土压力计算的郎肯理论,假设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但由于实际上墙背不可能完全光滑,因此郎肯理论计算存在误差。对于主动土压力,郎肯理论的计算值偏大,但差别不大;对于被动土压力,郎肯理论的计算值偏小,且误差相当大。
对于这一规律,大家可以直接记住,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更为准确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来获得。那么可否通过图形来进行理论分析,得到这一规律呢?
无论是主动土压力,还是被动土压力,郎肯理论的土压力受力分析都可以用图1来表示。滑动土楔自重W,墙面给予的支撑力E(与土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滑动面外土体支撑力R,三个力形成受力平衡三角形。
图1 郎肯理论土压力受力分析示意图
将摩擦力考虑进来时,对于主动土压力,墙面给予的支撑力E向下旋转摩擦角δ,摩擦力产生向上的分量,阻止滑动土楔向下滑动。如图2所示,由力的三角形作图能够得到,实际的支撑力E小于郎肯理论的计算值,且误差较小。
图2 主动土压力受力分析示意图
对于被动土压力,墙面给予的支撑力E向上旋转摩擦角δ,摩擦力产生向下的分量,阻止滑动土楔被向上挤出滑动。如图3所示,由力的三角形作图能够得到,实际的支撑力E大于郎肯理论的计算值,且误差较大。
图3 被动土压力受力分析示意图
无黏性土在具备相应的几何条件和水力条件时,会发生管涌。其中无黏性土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如下。
图4 无黏性土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
较均匀土和不连续不均匀土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都较好理解,小编想重点讨论一下连续不均匀土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连续不均匀土在D0<d3时不会发生管涌,而在D0>d5时会发生管涌。
首先解释一下几个参数的含义:
D0:土的孔隙平均直径。
d3:小于该粒径的土质量占总质量的3%。
d5:小于该粒径的土质量占总质量的5%。
那么上述连续不均匀土发生管涌的几何条件的物理意义,在图的帮助下可以怎样理解呢?
我们首先来看D0<d3这一几何条件。如图5所示,蓝色空心圈表示孔径D0的大小,黑色圈表示粒径d3的大小,黑色圈内的灰色实心范围表示所有小于d3的粒径。
图5 D0 < d3示意图
从图中直观来看,蓝色圈以内的灰色部分,土颗粒直径小于孔径,土颗粒能够通过孔隙,在孔隙间发生移动。蓝色圈以外的灰色部分,土颗粒直径大于孔径,土颗粒无法穿过孔隙发生移动。
黑色圈及其内全部灰色实心部分表示的土质量占土总质量的3%,由于黑灰色实心圈内仅有部分土颗粒能够通过孔隙,因此能够通过孔隙的土颗粒不足土总质量的3%。也就是说只有非常少的细颗粒能够在孔隙间发生移动,因此不会产生管涌。
类似的,我们来看D0>d5这一几何条件,如图6所示,蓝色空心圈表示孔径D0的大小,黑色圈表示粒径d5的大小,黑色圈内的灰色实心范围表示所有小于d5的粒径。
图6 D0 > d5示意图
黑色圈以内的土颗粒直径全部小于孔径,土颗粒能够通过孔隙,在孔隙间发生移动。黑色圈以外,蓝色圈以内的土颗粒直径仍然小于孔径,这部分土颗粒也能够在孔隙间发生移动。
黑色圈及其内灰色实心部分表示的土质量占土总质量的5%,因此能够通过孔隙的土颗粒超过土总质量的5%。也就是说有足够多的细颗粒能够在孔隙间发生移动,因此会产生管涌。
上面分享的这两个图形帮助理解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当我们能够用图形来表达一个理论时,这个理论在我们心中就变成了一个直观的形象,掌握这个理论也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当我们画出相应的图形,一个理论的含义、由来、结论都将自然地呈现。
参考文献:
李广信,张丙印,于玉贞.土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我们非解构一直关注建筑艺术与结构技术的有机融合。我们在做好设计的同时,一直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在建筑设计行业中的运用,这些年一直在坚持探索和实践。
非常欢迎优秀的你来加入我们,一起来跨界,做一名推动行业发展的斜杠青年。
这几年,对参数化设计感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的参数化设计交流群也已经发展到了5群,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相互交流学习。
添加我们“转自:非解构-公众号”微信,
加入参数化设计交流群。
不了解我们的可以来补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