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行业分析:“双碳目标”要求下,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发展空间
(一)装配式建筑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从2013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开始,国家密集颁布关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在发展规划、标准体系、产业链管理、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目标和补贴方案,在全国多省市推广三种主要装配式建筑技术途径。2020年9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多方位、更具体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要求通过解决技术堵点,增加产业扶持基金等途径加强扶持力度。
2、市场环境分析
从城市分布来看,长沙市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共1418家。此外,排名前五的还有深圳、合肥、西安和济宁,企业数量分别有468家、361家、340家和313家。
2、装配式建筑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
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装配式建筑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新注册企业143家,2016年开始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19年注册量达到十年来最高的3594家,同比增长59%。2020年注册量降至3301家,同比下降8%。
3、装配式建筑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高
从注册资本来看,装配式建筑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高。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注册资本在1000万-3000万元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最多,占27%,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上的分别占21%和18%。
(三)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装配式建筑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加大补贴力度
2020年9月,住建部发布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名单之后,试点城市已经达到30个,分布在全国20个省份和直辖市,推广范围已经大幅度扩大。
绝大部分省份都对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增值税优惠、优先用地、容积率优惠、奖金/直接补贴等措施。为了提升消费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部分省份提供了装配式住宅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各试点地区也积极吸引装配式产业园进入,完善当地的装配式产业链。
2、装配式建筑在建材生产和施工阶段碳排放量均有节约,环保优势凸显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其碳排放优势主要体现在建材生产阶段与建筑施工阶段。装配式建筑采用规模化的集约式生产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约耗材、降低能耗并减少建筑废弃物;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机械化安装的方式,能够减少空气、噪声、废物废水排放等污染,降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随着“碳中和”与“碳达峰”发展目标的提出,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装配式行业发展有望加速。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减少人工、提前工期、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能耗等优点。
3、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成本仍是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根据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来看,目前成本仍然是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制约点,世界各国基本不存在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情况,但是我国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却高于现浇建筑,有的地区或项目甚至高出30%以上。上海作为全国较早推进装配式住宅试点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在350元-550元不等,而且预制装配率越高,成本也会越高。
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增量成本主要来源于预制构件,而预制构件的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和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的成本。根据《装配式建筑方案以及造价分析》,从装配式各环节成本构成看,构件成本占据总成本比例超过55%,为最主要成本来源;从成本构成拆分看,装配式的主要变动成本包括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费用,占比约42%;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的成本包括模具、人工费、管理费等,占比约58%。
当前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为规模化尚未体现,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成本将会大幅下降。根据相关机构测算,在2022年,15%和30%的装配率的PC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将下降至和现浇持平,随后,至2024年,70%装配率的PC装配式产品的成本也将与现浇持平。此后装配式相对于现浇会逐渐产生成本优势,且优势将会持续扩大。
4、全周期生命管理趋势使得装配式更具优势
目前人们会更加重视建筑的全周期成本,包括:工期成本、财务成本、后续的维修成本、社会环保成本。在这些成本方面装配式建筑都比现浇建筑更加具备竞争力。
装配式建筑不存在决算时涨价问题,可以实际操作中降低决算时实际成本。传统现浇施工流程长,人员复杂,材料应用难以可靠地量化计量,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监察,造价管理漫长而复杂。在确定预算价格后,由于领料变更,实际施工变更,叠加原始单据难以系统性整理,往往出现结算时相比较预算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问题。装配式构件的价格在合同确认后,交付构件安装时即需要支付80%的货款,由于装配式构件前期计算精密,安装变动相比现浇更小,后续价格变动可能性更低,基本杜绝了结算涨价问题,实际上获得了相对于现浇的成本优势。
(四)装配式建筑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分析
1、从产业链上中下游角度分析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工厂生产的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综合体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PC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木结构装配式建筑。目前,PC装配式建筑是中国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来看,在上游领域,主要包括预制构件产品研发以及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代表企业有中国建研院、中建标准院、上海建工、宝钢建筑、华建集团、现代设计等;在产品研发领域,代表企业包括北新建材、中建钢构、远大住工、中江建筑等。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建筑施工公司等。预制构件代表企业有远大住工、筑友智造、精工钢构、杭萧钢构等;建筑施工代表企业有中国建筑、宝钢建筑、宝业集团、全筑股份等。
装配式建筑行业下游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运行与维护。主要参与者为物业管理企业,代表企业有万科物业、绿城服务、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恒大物业、金科服务等。
2、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分析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从整个项目开展的角度出发,主要有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总包单位、部品构件生产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和施工单位。他们对整条供应链的作用有所不同,同时,每个企业可能兼具多个项目开展职能,如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设计、建筑和施工职能可能均由一家企业承揽。
3、装配式建筑行业供应链特点
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集成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将原本现场建造的一部分,转移到工厂内生产,使得装配式建筑兼具传统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双重属性,所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也体现出介于两者的某些特点。
基于装配式建筑业与制造业、传统建筑行业均有所不同,而装配式建筑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装配式建筑业供应链的独特性,具体对比如下: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休息一下,学习之余赢红包
技术必备!CAD各版本下载地址+40款cad插件+风、雪压查询工具+截面查询、细部设计工具
推荐一个
最专业的钢结构交流平台
每天都有新内容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