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前段时间,和一位前同事(很优秀的结构工程师)联系,得知她已转行,不干结构了,原因是前段时间工作加班太猛,身体吃不消。
往前看,有拿了结构、岩土双注册,从业十年的朋友转行投身保险业。
我问一些设计院的结构同事,他们说最近离职转行的不少,有些甚至离开了深圳。
遗憾但不奇怪。前期工作太猛,心力憔悴,只想躺平。
相比傻拼,躺平的短期收益可能降低,但生活的性价比大大提高。如此,不仅躺得平,而且躺得久,搞不好,还能躺赢。
这似乎有些痴人说梦。因为,我们一直被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爱拼才会赢”。
可是,爱拼真的会赢吗?爱拼的结构工程师还少吗?人生那么长,一开始就拼太猛的,早早都退场了。
更多人,拼了那么多年,拼到最后,只想躺。躺平,才是follow my heart的真实选择。
讽刺的是,有些已经躺平许久的专家出来呼吁,“年轻人,要奋斗,不能躺平!”害,道德正确、政治正确的话,谁都会讲,讲完了,各躺各家。
说到底,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无论是拼搏,躺平,还是半拼半躺,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才重要。
在扭曲和压抑中,谁都无法走得太远。
虽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宏观上总是正确的。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行业中混得久的,多数都是会躺的人。
会躺,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说,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为外事分神。
大家身边可能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既有专业度,也有责任心,只是没有太大的企图心。他们加班,但不刻意加班,他们勤奋,但不假装勤奋。不和谁竞争,不拉帮结派,在单位里人畜无害,和同事关系良好。
这些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看起来不是最强,但状态很好,水滴石穿,慢慢积累,却可以走得更远。
究竟什么是躺平?我咨询过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
他说,“躺平就是,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必要的事。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偷懒。”
所谓偷懒,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勤奋地取悦自己。
比如,做自己感兴趣且重要的事。他说,工作赚钱,本质是为了购买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直接节省工作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不是免了中间商赚差价吗?
有些朋友,厌倦重复性的、被迫式的工作,但他们热爱结构,所以,绞尽脑汁压缩工作时间,以便钻研结构,这并不矛盾。
大家可能会说,工作忙,是被迫的,是没有选择的。
我的体会是,工作忙,肯定是有客观因素的。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因素,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加码的。我们花费了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做了太多蠢事,以及别人认为正确的事情,取悦别人,麻痹自己,但最终都让自己更累。
乔布斯说,Stay folish,Stay hungry,然后年轻人被鼓舞地嗷嗷叫,拼命工作,拼命学习,但我们既没有感到folish,也没有hungry,我们只是Stay tired,Stay sleepy。
朋友们,不要这样。
我们只需把最必要的事情,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清楚掌握结构概念,熟悉软件操作,计算画图,有理有据,沟通协调,有礼有节。这些都是必要的事情。
如果考证,注册结构工程师,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在做之前,我们可能要先琢磨,是不是可以不做?
前辈们总是讲,“有备无患,技多不压身”,所以年轻人碰到什么都想学,但反而没有把最必要的事情学好。
没有方向的学习,最能摧毁一个人。一来学习占用了太多时间和精力,二来学习会让人产生自我麻痹以及自我陶醉;学得多了,还会让人眼高手低,脱离现实。
只做最必要的事情,只学最必要的知识,这才是躺平的最佳姿势。
但是,让一个习惯性忙碌的结构工程师,躺下来,也不容易。
很多朋友,35岁左右,已经拼了十年,想继续拼,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躺平,却又有一种负罪感。
这些行业的中流砥柱,我发自肺腑地奉劝一句,躺平无罪。人生那么长,节奏最重要,太累的时候,就慢一点,大家不能倒在黎明前的晚上。
君不见,拼得太猛的同行或离职或转行,离开得越多,能干实事儿的越少,我们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凸显,我们才是“时间的朋友”。
朋友们,为了自己细水长流,为了结构留住青山,为了行业减少内卷,时代恳请你们,躺平吧!
扫码关注“JIE 构生活”
来源:JIE 构生活,作者:鲲鹏,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