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是有抗拉能力的,所以在不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一定的抗冲切能力。当抗冲切能力大于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设计值Fl时,结构不会产生破坏。此处的Fl需要考虑板柱节点冲切破坏临界截面上传递的不平衡弯矩产生的剪应力,是一个等效荷载值,其计算方法可以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F的相关规定。
图1.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不配置抗冲切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其中βh为截面高度影响系数,f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σpc,m为计算截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应力加权平均值,η为影响系数,um为临界截面周长,h0为截面有效高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施加预应力,增大临界截面周长和截面有效高度,可以提高抗冲切能力。如此时仍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配置抗冲切钢筋。抗冲切钢筋一般采用箍筋或者弯起钢筋。
图2.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
采用箍筋时,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其中fyv为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vu为与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箍筋。
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其中fy为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bv为与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抗冲切弯起钢筋截面积,α为弯起钢筋与板底的夹角。
图3.板中配置抗冲切弯起钢筋
配置了抗冲切钢筋后,抗冲切承载力分为了两部分,混凝土自身的抗冲切能力和抗冲切钢筋提供的抗冲切能力。和不配置抗冲切钢筋的公式比较,混凝土抗冲切计算时系数由0.7变成了0.5,抗冲切钢筋提供的承载力也按0.8的系数进行折减。笔者猜想可能是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变形协调,两者按比例提供抗冲切承载力,而冲切是脆性破坏,产生裂缝后将大大降低其抗冲切能力,故对混凝土提供的承载力进行了一定限制。此外和布置箍筋相比,弯起钢筋将中部钢筋布置在受拉面,对提高节点的抗弯能力和控制裂缝是更为有利的。
当没有抗震要求时,也可以用抗剪栓钉代替箍筋,其计算原理是一样的,施工更为便捷。
图4.板中配置抗冲切栓钉
当板厚较厚时,比如基础底板,也可以在板内配置型钢剪力架来增加截面的抗冲切能力。型钢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剪性能,可以形成组合板,扩大临界截面设计周长,提高抗冲切承载力。
图5.板中配置型钢剪力架
通过配置抗冲切钢筋、抗剪栓钉及内置型钢剪力架等方法来提高楼板抗冲切能力是有上限的,其最大抗冲切能力应满足: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技术和互通行业资讯,
请添加我们“转自:非解构-公众号”微信,
加入相关讨论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