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银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主要内容:报告首先阐述了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具有构造简单、参数简单、施工简单、地震无损伤的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应用中的6个热点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寒冷地区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可以使用;如低于-25℃,补充试验即可;摩擦摆隔震支座静摩擦力不会随着静载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不会改变隔震效果;摩擦摆隔震结构设计扭转偏心可以不用考虑;摩擦摆隔震支座不能承受拉力,提离之后支座能够正常工作;振动台试验表明,摩擦摆支座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丁洁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内容:报告指出中国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且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必须采用有效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使用品质;减隔震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地应用于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中,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减隔震技术的组合应用是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工程案例应用可以看出,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地组合运用减震与隔震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建筑的结构性能,实现“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建筑方针。
周建龙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
主要内容:对于下部车辆段框架结构、上部住宅剪力墙结构的上盖项目,采用层间隔震是一种合理的转换方式。在计算时可采用等效线性化试算,对隔震层进行快速设计;隔震层设计应满足抗风验算要求,保证铅芯橡胶支座风荷载作用下不屈服。对于隔震层以上结构高宽比较大的情况,可按照“大直径、少数量”的支座选取、布置原则,尽量在周边布置,以减小隔震层等效刚度、增加隔震层允许变形值、降低边缘支座短期极值拉应力、提高结构抗倾覆能力;下部柱网跨度较大且不规则时,可以采用竖向刚度较大的箱型转换,保证各支座受力较为均匀。可以参考《建筑隔震设计标准》,采用带隔震层的整体模型,按照设防烈度地震进行上部结构设计,楼层剪力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计算结果的包络值。合理确定结构关键构件及不同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车场既有构件可采用动力弹塑性验算复核是否达到要求。对隔震支座下支墩下方的箱型转换梁、箱型转换盖板、转换柱进行构件设计时,应考虑支座水平位移产生的附加弯矩。
束伟农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主要内容:报告首先介绍了隔震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工程案例对比介绍了隔震效果。其次介绍了隔震装置、隔震结构分类、隔震设计的优缺点、隔震技术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隔震设计需要研究的问题、隔震计算内容。最后结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北京地铁五路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这四个工程案例采用隔震的原因、隔震层位置选择、隔震方案选型、隔震装置布置、隔震装置连接构造、隔震计算等内容对隔震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吴应雄
福州大学教授、成都五一六隔震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主要内容:1)建筑隔震构造设计与分析。总结隔震构造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构造节点的做法。2)隔震支座的预埋板及其埋件安装、上下支墩混凝土浇筑试验。得到下预埋板表面混凝土的孔隙率,供指导下支墩(柱)混凝土施工。3)实际隔震建筑水平推移试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补充了实际建筑缺乏地震验证资料,试验表明,隔震层具有良好耗能性能和快速复位的特性。
潘鹏
清华大学教授
主要内容:通过地铁振动、人体对振动的感受、三维隔震(振)介绍了碟簧–单摩擦摆三维隔震(振)装置的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新型三维隔震(振)装置、试验试件与加载装置,通过对试验结果、碟簧–单摩擦摆隔震(振)结构分析得出:碟簧–单摩擦摆三维隔震(振)装置的竖向性能不受水平位移影响,水平向性能不受竖向荷载影响,水平向隔震单元与竖向隔振单元可独立设计;三维隔震(振)装置滞回曲线饱满,竖向及水平加载工况下力学性能稳定;竖向隔振单元的叠合碟簧间添加PTFE膜,可减小碟簧间摩擦力对竖向刚度的影响;三维隔震(振)装置能有效发挥水平向隔震作用;采用隔震(振)装置后,混凝土结构模型最大竖向加速度反应平均减小50%,三维隔震(振)装置有显著的竖向隔振效果;对于钢结构,进一步降低三维隔震(振)装置的竖向刚度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加速度减幅超过35%。
1
结构者说直播
长按关注公众号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结构·”,
你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