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营造方式,在现有国家发展浪潮下,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要了。尤其是中国通过这30年来的高速发展,已从人口红利转化为工程师红(工程师红利这个词儿,对工程师来说真不是啥好事儿,想了解的伙伴自行度娘吧)。
传统建筑营造方式
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建筑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
3、带动产业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力;
4、节材节能,减少污染。
简单来说,我们希望,建筑业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手工作业往科技型,智能化建造转型。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业化浪潮越来越大的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进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做个简单的类比来说,我们的愿景是:造特斯拉一样盖房子!
特斯拉工厂
想做到这点并非一朝一夕可达成,我们距离愿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为基础,我们先要在以下五化着力发展:
1. 设计标准化;
2. 生产工厂化;
3. 施工装配化;
4. 装修一体化;
5. 管理信息化。
构件生产的工厂化,这只是其中一环,我们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起步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如果把中国的建筑工业化分成几步走,那我们总结下这几步的关键点:
通过上述的图表,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在传统建造与建筑工业化1.0之间徘徊,路漫漫啊!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体育中心
法国马赛公寓
日本中银胶囊大楼
西方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最具典型性的国家。国外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都曾开发出各种装配式建筑专用体系,例如英国的L板体系、法国的预应力装配框架体系、德国的预制空心模板墙体系、美国的预制装配停车楼体系、日本的多层装配式集合住宅体系等。
南京上坊保障房
上海宝业中心
我国60-70年代工业化雏形各省市目前在进行探索及尝试,并在70-80年代建造成了一批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结构建筑,及装配式工业厂房,对应的装配式构件做法,图集也相应而出。但至80年代末开始,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建筑工,并开始普及商品混凝土运输及泵送技术,现浇结构房屋建造成本降低,并结构安全系数有了明显提高。装配式建筑进展停滞。2010年开始,国家处于产业化升级及转型等多方面考虑,重新出台装配式建筑的鼓励政策,近年来,中国装配式建筑有了较为迅猛的发展。
但直言不讳的来说,推进的并不顺利,老编自己总结认为,从外表现来看主要问题有:
贵:工程造价仍远高于现浇结构,且装配率越高,造价增幅越大。
慢:施工周期比现浇结构慢,且近期存在供给侧紧缺的问题。
繁:技术更新及产业转型未跟上,造成设计及施工均比现浇结构工序繁琐且监察困难。
涩:装配式建筑还未能很好解决装修的个性化与成品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市场接受度不高。
但老编认为这些都只是外表现,核心点,还是在技术认知,在设计端的源头。
湿法连接,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通过后浇段内湿法连接和锚固,导致现浇部分较多。
全预制装配结构缺乏,预制构件伸出钢筋,后浇段内湿法连接是装配式结构施工困难、效率低下、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废弃的钢模具
整体行业内设计标准化程度不足,参数化设计能力及BIM全过程应用不足,造成了具体项目中标准化构件尺寸少,异性参数化整合能力弱,BIM全过程模拟程度低,进一步增加了装配式房屋建筑成本。
BIM模型中装配式构件拆分图
BIM设计软件不同于CAD软件的地方在于,BIM设计软件在完成方案时,是选择需要的构件,像搭积木一样设计。这个搭积木恰恰就是预制装配式的做法。
BIM与装配式这两件事恰好同时到达成熟的时机,也符合了国家政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
吐了点槽,但没啥建设性意见,只能寄希望于钢结构的大力推广。钢结构抗震性能好,自重轻,现场安装快捷;就差在了防火性能及造价这二点上。希望能在防火涂料这一领域能有突破同时通过批量化快捷化去平衡造价吧。
年底了,老编年货都还没准备,不多聊了,希望庚子年末所有人都健康平和,无病无灾,牛年大吉!
老编提早给大家拜年了!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技术和互通行业资讯,
请添加我们“转自:非解构-公众号”微信,
加入相关讨论交流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