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T1航站楼建设历程
天府国际机场
从动工建设到试飞成功
中建建设者们共同奋进了
上千个日夜
此次试飞标志着
机场从“建起来”
迈入“飞起来”阶段
目前
机场主体工程
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
中建人正在全面冲刺航站楼精装修
“2020年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
已经实现
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将陆续迎来
工程验收、综合演练
使用许可审查等重重考验
对机场运行保障能力
进行充分验证
机场航站楼构型取自
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
4座单元式航站楼
犹如4只驮日飞翔的古蜀神鸟
象征着机场以独有的自信
昂扬的姿态向世界腾飞
除此之外
作为成都乃至四川
面向世界的窗口
机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
“机场十二景”
T1航站楼的内部装饰充分结合了
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
将青城山、九寨沟、峨眉山等景点
融入机场内部设计
让旅客不出楼即可看尽
四川美景
▲T1航站楼“机场十二景”
为保证整体效果
T1航站楼的主屋面打造了
近3万平方米的羽毛状吊顶
与机场“太阳神鸟”的整体造型相呼应
由菱形蜂窝铝板拼接而成
设计灵感来源于太阳神鸟羽毛
配以紫色的灯光
如神鸟展翼亮翅一般
▲T1航站楼羽毛状吊顶
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
总用钢量2.8万吨
网架杆件数量达16万根
网架投影面积达18万平方米
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大跨度大悬挑网架跨层
累积提升技术应用
T1航站楼网架立面为双曲面造型,通过3条天窗带形成多个标高差异较大的空间结构。中建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对网架合理分区,通过多次累积提升,将多个网架单元连成整体;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合理设置提升点位,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及位移传感监测实现整体同步提升,设置提升点288个,总提升次数46次,其中23次累计提升。
超大面积网架定位和尺寸控制技术应用
T1航站楼大厅网架平面尺寸为522米×107米(最窄处)—324米,天窗带区域通过局部抽空杆件形成折板空腹网架,结构形式复杂,投影面积大。网架在拆除提升支架时,将结构荷载由支架转移至支撑钢柱的过程中,结构的杆件内力重分配,也会对最终的结构尺寸产生一定影响。中建项目技术团队通过分区施工控制、关键工序控制、施工模拟分析与卸载和变形监测等措施,运用网架安装预起拱技术、网架整体提升施工结构补全技术、钢结构4D模拟及施工模拟技术等核心技术顺利完成网架施工。
▲大厅网架
预应力钢拉杆张拉
与大跨度网架整体提升技术组合应用
T1航站楼A、C指廊采用局部张弦的网架结构,指廊中间天窗带设置下弦钢拉杆替代下弦杆,因此在常规网架安装施工的技术上融入了预应力张拉技术。如何在网架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设置好预应力张拉施工工序的插入时点,以及避免两种施工技术在网架安装施工过程中对网架受力及变形的相互影响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建项目技术团队运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网架整体提升施工模拟验算和钢拉杆张拉模拟验算,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多频次多点位进行网架变形监测,并通过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进行网架姿态调整,以此保证网架结构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并联双杆钢拉杆
天府国际机场拥有
全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个PRT系统
并且,在两个航站楼之间建设有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
将高铁、市域铁路、地铁、出租车
私家车、长途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
高度复合及垂直叠合
实现旅客零距离交通换乘
▲天府机场PRT线路图
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
T1、T2两个单元式航站楼
通过APM捷运系统相互连接
是国内首个“手拉手式”航站楼
兼顾了高近机位率和旅客步行距离
便于旅客快速中转
▲T1航站楼内部
机场还运用了
多种智能自助设备
如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
智能安检、毫米波安全门、人脸识别等
帮助旅客快速通关
提高航站楼服务水准
高新技术集成
打造“智慧机场”
▲自助行李托运系统、智能手推车
责编:袁 磊
校对:崔 融
审核:汪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