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建筑结构-公众号 建筑结构丨什么是民居?

建筑结构丨什么是民居?

“民居”的意思

就是百姓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

它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

各地民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那么说起民居,你脑海里浮现出的又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居的世界看一看吧~

一.民居是怎么来的

原始时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
民居就以巢居、穴居或半穴居的形式就出现了
百姓没有安身之处
所以生活在低洼处的人只好在树上搭巢
而生活在高地的人就相连挖洞居住
《孟子·滕文公》中就详细描述过:“……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民居的文字记载,明确的指出了巢居和穴居的起源。
巢居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51405463_142301
穴居 图片来源:https://m.baike.com/wiki/%E7%A9%B4%E5%B1%85
夏商周时期
在北方
人们开始在原始的夯土墙基上建造木构架,院落开始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就是实例

二里头宫殿建筑复原模型

制作:琚京蒙、陈三岁(复原依据《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

而在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
四合院的一些基本形制均已具备
如:中轴有影壁,门堂廊室,两边的塾和厢
这也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可以看出,合院式住宅在这个时期初具雏形

陕西岐山凤雏村

绘:王威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民居发展主要体现在合院的发展上
这时期合院形制和类型都趋于成熟
汉代明器陶楼上常常有三合院、L型合院、口字型、日字型等院落形式
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抬梁式诶基本的构件模式已经在汉代形成
东汉 彩绘陶院落 河南淮阳县于庄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荣宝斋》期刊
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民居形式——坞堡
方形平面,最外面一道墙为城墙
城墙处设城壕、马面、角楼等防御设施
东汉明器坞堡模型(国家博物馆藏)
摄:遗介君
唐宋时期
传统民居在这个时期定型
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民居类型开始增多
唐代里坊制度中,住宅被围墙环绕,廊道连接各个建筑形成庭院
大型住宅有多进院落,侧院多为园林或菜地果园
整体呈现出
外闭内敞、回廊环绕、廊院开敞、建筑疏朗
的宅院特点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
图片来源: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中国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宋代,由于商业发展和百姓生活日益丰富

街坊制取代里坊制

格局更加开放

这时期的民居破除了封闭感

里坊的墙被拆掉,沿街开设店铺

建筑立面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清明上河图中的民居(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建筑技术步入成熟阶段

因此建筑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

北方民居、苏州民居格局紧凑、建筑秀雅

南方院落式建筑有堂横式、行列式等多样组合

西南民居多采用穿斗式、干栏式结构

少数民族地区有各具特色的蒙古包,藏碉楼、阿以旺

清朝时期,经济衰退

建筑保持原有形制,变化不大

各地民居在类型、形制和技艺上都发展到成熟阶段

清代民居
图片来源:http://yabxzc.cn/bxly/1612/23397.html

明清民居之一福建漳州田螺坑土楼群

摄:刘雷拍摄

了解了民居的发展史后
就让我们继续来看看那些遗留至今的著名民居建筑吧~
二.民居有哪些?

现在的民居

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保留下来

从建筑特征、自然气候、地域文化等方面分类的话

我国的民居主要可分为

合院式民居、厅井式民居、土楼民居、窑洞民居、特色民居

1

合院式民居

北方的合院式民居

是由房屋和院墙组成矩形院落的民居

这类民居院落大,墙体包裹严实,房屋门窗基本都向内打开

这样的格局设计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最经典的就是北京四合院

陕西关中、东北吉林等地区的民居也多是这一形式

二进四合院史家胡同博物馆藏

摄:遗介君

陕西关中民居
图片来源:三开间
陕西关中民居:受宅基地限制,院落狭长而墙高。各户宅院的正房山墙拼起来而屋脊连在一起,当地称为 “拼山连脊”。
吉林民居
图片来源:吉林省村镇建设
东北吉林民居:为了争取日照,房屋间距比较疏朗开阔,比北京四合院的更甚,后院留有空地种菜,有的房屋和院墙拉开距离,留出马车的通道。

2

江南厅井式民居

【知识tips:江南泛指苏南、皖南、浙江、苏州等地。】

江南厅井式民居与北方合院民居在空间构成上十分接近

都是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

所以江南厅井式民居可看成北方合院建筑的南化演变

江南民居的院落小而高,叫作“天井”

这样的形式遮阴耐凉

非常适合江南炎热潮湿的气候

一般都为两层,建筑间彼此有廊道连接

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

苏州民居、徽州民居、浙江民居、东阳民居等典型样式

安徽 宏村民居

摄:蒋晓璐

徽州民居:明清时期徽州商业发达,地少人多,聚族而居,民居常建二层,坐北朝南,平面规整,井窄楼高,是谓“四水归堂”。建筑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3

南方厅井式民居

南方比江南地区更加炎热多雨
所以出现了敞厅窄井的厅井式民居
布局更加紧凑,样式更多样
滇中地区有双层高墙,天井很小的“一颗印”民居
湘西地区民居与其类似,被称为印子房
粤东潮汕地区有以三、四合院为基本单元的民居组合
也有狭长多进的竹筒房民居
但这些厅井式民居仍然是合院民居在南方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一颗印 图片来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滇中“一颗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其基本格局,即“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间指正房三间,两厢四间房称为四耳,倒座房进深八尺,称为倒八尺。
绘:周扬
改绘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粤东潮汕民居:其基本单元是当地称之为“爬狮”的三合院和“四点金”的四合院,中间是狭小的天井院,以此为单位组合成大型民居

闽粤城区民居:这是一种面阔很小进深很长的房屋样式,中间有多进小天井采光通风,空间就像一节节的竹筒,称为竹筒屋

4

东南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

摄:刘雷

客家人是因躲避战争移居到南方的中原人

他们为了自保

发明了这种群聚一楼、高墙围护的土楼建筑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赣南等地区

土楼中心是祠堂,用来举办公共活动

外环的多层房屋是用来居住和储存的

每层内侧都有回廊相连

外墙开箭窗和射孔用于防卫

基本都是中轴对称,以祠堂为中心

土楼的联排式房间与堂横式围屋的联排式房间基本一致

虽然外形与北方民居相差甚远

但仍然有人认为它是合院式民居演化出的特殊形式

绘:周扬
改绘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5

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

山西窑洞

摄:刘雷

窑洞是在黄土中凿出洞屋的民居
在干旱的陕、甘、宁、晋、豫一带非常普遍
窑洞防火隔音,冬暖夏凉
洞内各房间可横向或纵向相连
主要有三大类型:靠崖窑,下沉式平地窑,锢窑
窑洞院落在构图上也是中轴对称,以庭院为中心
是合院式民居在黄土地的演变
图片来源:《图解中国民居》王其钧
靠崖窑:是天然崖壁上向内开挖的券顶式横洞,窑洞可以分为前后两间,也可以是双窑或者三孔窑并联使用。
平地窑 图片来源:《图解中国民居》王其钧
平地窑: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从平地向下挖坑成院,再向坑内四壁挖横穴的方式,所以又称地坑院或者天井院。
图片来源:《图解中国民居》王其钧
锢窑:是模仿窑洞形式在平地上用砖石、土坯发券建造的窑洞房屋,券顶上覆以土层,做成平顶房,屋顶用作晾晒两室的平台,也有阶梯可以到达。

6

其他特色民居

除了以上的几种传统民居类型
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民居建筑形式
比如西南地区常见底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轻木骨架的毡包蒙古包

蒙古包

摄:张悦琪

藏族地区石砌的藏式碉楼

西藏民居

摄:李雪力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土筑的阿以旺民居
东北地区鄂温克族圆锥形的撮罗
这些民居都是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体现
三.民居里都有什么
知道了民居的发展历史和类型
那民居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如果你没有思路的话,
不妨现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北京的四合院吧!

1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渊源

前面提到了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而北京四合院是在明代定都北京后慢慢建造起来的,
现如今的北京四合院就是由此继承来的,
北京四合院是现存形式最为完整且数量最多的合院形式。

2

北京四合院什么样?

四合院之称跟它的平面有着很大的联系
布局特征可以总结成内外有别、正南正北、中轴对称
具体来说就是:

四个单栋的建筑、院墙、门等围合的一个开敞的院落

入院院门一般在东南角

一入院门,就进入一个小院子里,是四合院的外院空间

再往北去,通过中轴线上的垂花门后才是内院空间

院子一般呈“方形”或“矩形”

其周围环绕着的分别是东西厢房、中轴线的北房

各栋建筑间用廊子连接

你以为到北房就结束了?当然没有

一般在北房后还会有一栋后罩房作为厨房

以上还只是最基本的单进四合院

以单进四合院为单位,横向竖向叠加发展,就会出现组合的多进合院

四合院动图

3

北京四合院里有什么?

垂花门位于合院的中轴线上,上面有精美的彩画,
是四合院中展现主人审美的构筑物
它的作用就是划分内外院
因檐柱不落地,所以叫做“垂花门”
垂花门位置
四合院中的北房,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正房
居于整个合院中轴线的中心位置
由家中辈分最高的长辈居住
正房位置
正房前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东西厢房
住着家中的小辈
我们不难发现
四合院的布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有序
中轴的“中”的思想、内外尊卑有别
都能从北京四合院中读出来

遗介有话说:
中国民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捷径,它们镶嵌在中国的土地上,伫立在各自的时空里,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我们俯瞰中国大地,这些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演绎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华丽篇章,而当我们身处其间,看到的是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感叹的是人类文明的璀璨光辉,体验的是令人动容的人间烟火气。虽然时代发展迅速,但我们身边这些古老的民居建筑也需要关注和保护。
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侯幼彬,李婉贞编.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清华大学公开课《中国建筑史》
[4] 《荣宝斋》期刊
致谢与声明:
感谢刘雷老师、蒋晓璐、李雪力、三开间、吉林省村镇建设等提供的精美图片。
本文由遗介浩学工作室科普组出品,未经允许,请勿他用,如有发现,遗介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制作团队:
审查监制:遗介君,李天霓
文案撰写:遗介君,吴秋敏,fennessey,李天霓
动图制作:陈三岁,琚京蒙
图片制作:周扬,小木公,李天霓,王威、王冠琳
排版编辑:周子淇、延陵er

~神奇遗介 扫这里~

全民做保护 遗介在行动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干货

1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以便立即删除。

近期会议

结构者说直播

课程

长按关注公众号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结构·”,

你我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0/12/079c1957b3/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