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建二局(ID:cscec-2b)
作为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区的开篇之作,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由四栋摩天大楼以及两栋单体多层商业街组成,其中中间两栋塔楼由一道钢结构连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门”字。项目以“大厦之门”的独特造型展示“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文化,同时也寓意着联通海峡两岸,衔接未来的美好愿景。
为确保这道“门梁”能够安全精准地提升至指定位置,经过讨论研究,项目管理人员决定引入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简单来说,这个技术就是先在地面上把连廊像‘搭积木’一样拼接好,然后再整体提升到既定高度,这样省时省力,也规避了高空拼装连廊的安全风险。”厦门英蓝项目负责人郭民介绍道。“我们曾经利用这项技术完成了腾讯滨海大厦三道总重7500吨的钢结构连廊提升工作,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在本次提升中,项目部还先后采用了悬臂法、高空二级提升等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
尽管提升技术很成熟,但因厦门英蓝项目建筑造型独特,中间两栋塔楼间距呈倒三角形,下窄上宽的空间给连廊提升也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项目部决定先在塔楼与连廊的连接处设置预装段,通过提前定位在高空预留出待提升连廊的空间。
“就像先在高空为连廊安装一双翅膀,好托住提升后的连廊。”项目总工程师廖志毅介绍道。据了解,这双“翅膀”长达12米,重约180吨。为确保连廊与“翅膀”严丝合缝无间隙对接,项目部设置了8个提升吊点,配置8套专用钢绞线和液压提升器同时发力,将钢构连廊缓缓升起,并在提升之前开展模拟演练十余次,为确保实际提升精准到位做好充足准备。
由于连廊最大跨度达60米,受重力作用影响,在提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受力不均导致钢结构连廊变形。为此,项目部通过BIM模拟演练,在连廊可能产生变形的部位加入钢构件,及时在疏松处“补钙”加固,确保钢结构连廊在提升中不会产生变形。
英蓝项目濒临海边,且塔楼排列呈外八字,当海风穿过四栋间距狭窄的塔楼时,易产生“峡谷效应”,风速大增,这给连廊提升带来了较大影响。
为此,项目部成立“气象监测站”,提前1个月开始进行气象监测和预警防范工作,缆风绳、加固杆件等固定措施一并到位。在提升过程中,项目部根据即时风力调整提升进度,护航连廊稳步提升。最终,这道福建省最大连廊终于稳稳提升至165米高空。
“抛开提升过程中因风力因素停留和静止搁置观察时间,我们这次持续提升只用了11个小时,比传统的连廊施工效率高多了。”项目钢结构负责人王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