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筑龙结构-公众号 Designer・Talk 丨乘风破浪!人居设计者在发声

Designer・Talk 丨乘风破浪!人居设计者在发声

4天,

362名同学,

35名高校教师,

2名行业导师。

建筑设计综合实践项目。设计者・说,谁是设计者?说什么?

设计者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近人化,以设计者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专业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改变生活、改善人居环境。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含国际班)、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大一同学,以设计者身份,以准专业眼光定义设计,针对现有生活、学习及休闲娱乐等身边建筑环境进行优化改造,综合运用学科平台课程知识点形成设计方案并将方案以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现。

01

生土材料的感知与初探

生土材料摄影系列

材料研究

感知生土材料

搜集材料和工具

生土材料展示

指导教师:梁增飞

设计者:

刘子怡、王彪、李诗雨、王攀均、梁西琳、

于冰冰、李树伟、任凯新、李夏莹

万物生于土、而终归于土。生土指的是自然界经过若干万年的沉积,自然形成的土壤。它颜色纯净、结构细密,质地紧凑、纯净。

EarthContruction,用未焙烧而仅做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发源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丰富的黄土层成为华夏文明初期的天然建筑材料。

以土为材,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营造传统之一。

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北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

生土建筑研究工程师梁增飞老师带领9名同学感知生土魅力,在校园寻找生土材料。大家小心翼翼,带有一丝神秘地看着这些平时被忽略的“土和石子”。当它们和绿色建筑材料、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危机缓解这些意义重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时,会发现,建筑材料实验室里那样一小撮土或一颗石子,忽然间如裸钻一般熠熠生辉。

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自然条件,尤其是潜在的自然资源,基于实践,研究探索更具在地域性的建筑设计和营建方法,是设计者们想做的。借此平台,他们希望传达的,并不是要去取代或是否定什么,而是希望,当人们已经习惯了万事追逐“最好”,而非“最适合”的时候,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使大家能够重新触摸和品味人类沉淀千百年的传统与智慧,感受那份久违的真实和温暖,思考传统价值之于今天的意义,在所谓“最好的”唯一选项之外,追寻曾经应地绽放、因人绚烂的那份多元,探索属于今天的“纯棉制品”。

感知生土,当不同颜色的生土夯在一起,水把它们凝聚成为土块。色差的神奇变化让你觉得世界本是五彩斑斓,上帝只是调皮地将它们分开,等你发现营建方法之美。

02

基于环境行为学下欧亚现有外环境设计改造

琴岛调研

环境行为学记录现场

设计指导

中期答辩现场

琴岛现状分析

作业之个人设计意向

指导教师:李婷、郝晟

设计者:

董文超、苏寒雨、绳李怡美、张宇航、宋瑶、

刘星作、周毓姝、张林、张怡博、屈冲冲、

李志航、郝轩、田家濠、裴昱、许欣乐、李怡蒙、柳礼娜、周宇杰、王润泽、赵容国、吴壮、

王远江、赵杰

校园建筑中的小型开放空间,若观赏性大于其实用性,则表明设计对于人的行为研究关注度不够。所以重新认知场地,基于现状发现空间问题,基于人的感受塑造情感氛围,营造人情味空间是此次课程设计的终极目标。

前期调研是场地设计前的第一项工作。两位老师带领大家从案例解读、场地实地调研、个人方案草图生成三大方面进行成果输出。最终达到第一阶段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小尺度空间中外环境环境行为学的调研设计方法、小尺度空间中外环境设计方法与程序,具备在已建成环境中,运用踏步、道路、铺地、灌木、地被及攀援(包括盆栽)植物等要素进行空间建造,观赏美化及物理环境,改善现有场地问题。

“老师,搜集案例需要这么仔细?案例名称、地点、时间都要标注么?”

“调研道路怎么分层级?”

“研究人的行为流线我们怎么分类?”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对于问题本身的探索更具意义。做设计尤其是前期分析研究,必须做到对设计作品的专业,对设计者的尊重,对场地的真诚,从根本出发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项目中期答辩过程中,同学们从解读典型设计案例出发,汇报了场地条件分析,环境行为观察与调研结果分析,个人设计意向展示等。学习真实感知场地,主动探索空间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希望设计者们和老师一起努力,在后期设计阶段继续创造有价值的成果输出。

03

建材与表达-欧亚地标建筑的翻刻

建筑材料浇筑体验

测量仪器讲解

测量建筑尺寸

地标建筑欧亚钟塔

即将浇筑的欧亚钟塔

指导教师:刘冰宇

设计者:

张鹏远、陈海波、韩秋野、张雨、王珂、张雷通、曹诚信、张沼媛、武世博、张祎雪、王荣燕、黄孟泽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一个悠久而又缓慢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它和人类文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建筑材料都是彰显的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依附于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发展蕴含着建材的发展。建筑材料是营造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集中反映建筑的表面状态,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觉。

项目小组12名设计者从建材表达的角度出发,尝试用无机建筑材料去做有生机的建筑。整个过程缓慢但精心,每一步都体现了设计和创新,融入了表达和重塑。设计者们选取建材,选取眼中的欧亚地标构筑物,完成测量工作,绘制欧亚地标建筑手绘图,再进行翻模、浇筑——材料的融合与创新后,终会发现,粗糙的建筑材料经过设计者的一步步精心打磨,忽然变成了建筑艺术品,犹如时间和空间的复刻,浇筑的时光变成了有形的空间和珍藏的记忆。

这样的设计翻刻过程中,复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融入设计者在建材选取、实地测量、数据记录、图纸绘制、材料浇筑过程中的自我表达和构建。既是原有建筑的表达,源自它,用不尽是它。创意的植入和小小的改造,表达的是设计者另眼看到的世界和建筑。

04

欧亚学院北区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

空间环境考察

现场测量

教师指导

小组方案讨论

指导教师:高蓝

设计者:

何润鑫、刘骞、李博晨、王威龙、张子怡、

姬耀倩、邱俊飞、李玉莹、田浩、黄诗恒、刘子屹

教学楼是校园的核心建筑物,而教学楼中的公共空间则是学生感知教学环境的核心场所,传统的公共空间更侧重在师生聚集、交通的疏散和临时性交流的功能,而如今我们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和功能。公共空间所营造的环境和氛围是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最突出的体现场所,它是校园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物理空间,体现出现代高校教学空间的场所精神。

设计是技术也是艺术,因此主导设计的有两点,一是源自校园文化经典的一面,是对涓滴历史的保留;二是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展现文化历久弥新的一面,也更适宜现代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发展。

项目以北区教学楼公共空间为真实场地,设计者们分成两组,分别选取两个相对独立的公共空间开展设计工作。老师指导大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分阶段实施步骤和阶段性成果要求,确保设计者通过真实项目,建立完整的设计方法和思路,经历“场地调研——资料梳理——案例分析——初步设计——成果编制”的完整设计过程,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建筑制图的相关原理,形成初步的设计构思和草图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大家通过沟通讨论、分工合作等工作形式,培养了设计者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了初学设计者的自学意识和求知欲望。翻滚吧“设计后浪”。

05

建筑大师作品剖析之木构空间作品

设计原材料方木条

设计方案沟通

别墅构造

木构空间的搭建

指导教师:王彩雪

设计者:

尹永瑞、姚帅、邱泽安、薛心皓、王怡文、

李金宝、许恩拉、张卫江

木材作业一种天然材质,使建筑具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我国是最早用木材作建筑材料的国家之一,而现在木制结构成为了众多建筑师门推崇的未来设计方向。这种降低二氧化碳生成量、减少劳动成本的传统建筑形式,经过现代科技的优化,甚至在大型综合体、摩天大楼的项目中都可以得到运用。设计师们根据实践经验采用梁、柱式的木构架,发挥了木材受压和受弯的长处,避免了受拉和受剪的短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王彩雪老师带领8名同学利用方木条进行木构空间的搭建。通过木构空间的建造实践,设计者获得对木材性能、建造理念及过程的感性认识,理解建筑空间的意义,初步把握建筑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物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项目组以公园里的休闲空间为设计主题,先进行空间的初步设计,确定空间的平面和立面,然后对方木条进行计算和加工,大家对木条进行削、切、打磨等处理,采用方木条框架结构,保持了木构空间的结构完整性和坚固性。一根根木条,在设计者的手中经过打磨,变成了设计创意和项目实践的强有力表达,木构空间作品的美丽和魅力如夏花般绽放。

图文 |梁增飞、郝盛、刘冰宇、高蓝、王彩雪

美编 | 李梓璇

科技人居 绿色人居 人文人居

School of human settlementsand

civil engineering

绿小居品牌工作室

投稿邮箱:982398046@qq.com

转载请联系:029-8829771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0/11/06fc88e688/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