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10月1日下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小山岩村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发生火灾,火灾导致13人死亡。太原市迎泽区政府已依法对台骀山景区实施全面关停,景区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已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事故初步结论认为“景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混乱,特别是施工建造等不符合要求,在安全检查上流于形式”等问题。窃以为:这明显是个设计和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管理问题,为什么非要统归为安全一个问题呢?
要重点查的是:谁设计的,是否有问题?谁施工的,是否有问题?谁验收的,是否有问题?而不是谁检查的,有没有检查出问题?毕竟检查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个景区也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消防验收怎么过的?聚氨酯在人员密集场所是严禁使用的,15年的平顶山养老院火灾等多起火灾都有它的使用。为何在5年后,严禁使用的聚氨酯泡沫材料还能用在公众聚集的景区?
节前如果对该冰雕馆进行检查,难道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问题出在设计,建造也通过验收了,后续检查一般都会以现场安全隐患为主,很少去查设计和建造期间的问题!这个问题肯定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能靠安全检查解决早就关门了。
这就是因把“安全”举得过高、以为安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带来的副作用。长此以往,就把安全变成了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比如把环保、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都归为安全部门主办,出了事故反正首先追究安全管理责任、首先抓安全员,自己的主体责任也就指望单单的安全管理部门去落实,然而安全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并不是子集包含关系,根本不可能取代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责,就反而弱化、惰化了相关主体——人的管理职责、职能,陷“安全”于不利境况。
上级只管转发文件、会议、方案,还要貌似“敌对”的“保持高压态势”,安全部门还得不断写实施方案、不断检查、报告、总结,安全工作看似层层落实,实则到工段、车间就打转回来了,绝大部分根本到不了岗位员工,反而造成员工对安全的抵触和不合作情绪。
安全工作对大家来说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约定俗成局面。你说,这样条件下的安全能够抓细、抓好、抓实吗?
山西冰灯雪雕馆的火灾为啥这么凶猛?
火灾事故发生的场所是冰灯雪雕馆。太原现在的还处于中秋时节,气温还没有下降到结冰的程度,要进行冰灯雪雕展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温,要有厚厚的保温层。
造成大量伤亡的原因可能是中毒窒息
景区采用的聚氨酯泡沫彩钢板这一有毒易燃材料,一旦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有毒烟气使人员中毒昏迷,失去逃生能力,时间拖延,中毒严重者就会死亡。另外,这件可燃材料着火以后产生了大量烟雾,能见度降低,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展厅环境又比较曲折复杂,更增加了人们的逃生难度。
冰灯雪雕馆类冷库,受限空间里疏散困难
从原理上讲,要在室内保持低温,需要有致冷设备(比如氨压缩机和冷凝管道),同时,建筑的外墙要有保温材料。但是冷库里面作业的人很少,而冰灯雪雕馆里面有大量的游人,属于人员聚集场所。作为旅游封闭场所,一般出入口分别设置,且单向流动,通行距离长,室内是大量的冰灯雪雕,通道较狭窄。烟气很快充满内部,人员疏散将极为困难。
最大的风险还是电气
据统计,70%的火灾,35%的重大火灾都是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点火源都是电气火花引起的。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会用大量的灯光制造视觉效果,这些灯在连接过程中,不可能全部使用接线端子板或导线连接器,大多采用绞接方法,就留下了火灾隐患。因为绞接的接触质量不稳定,接触电阻容易变大。灯又多,通过电线的电流也就比较大,就会在接头处形成过热。此类接头在多次事故中都成为了点火源。
灭火救援难度大
太原消防支队接警后,调集17个消防救援站到场(30辆消防车,181名指战员)处置,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疏散人员,内攻人员分3个进出口向内梯次掩护进攻,同时对屋顶切割排烟,至18时30分搜救行动结束。从这些描述中,可见当时灭火救援极其艰难,消防员靠使用时长只有20多分钟的空气呼吸器要进入这么大面积且通道狭长、烟气弥漫的封闭空间救人,极其困难。因此,整个救援调集了这么多力量、用时5个多小时就不足为奇。
2015年2月5日13时,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惠东县颐东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四楼发生一起儿童放火引起的火灾事故,造成17人死亡。事故原因为金轩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批发城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相关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
2004年2月15日11时,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造成54人死亡,事故原因为中百商厦未认真落实自身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法律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监管部门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监督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等检查指导不力。(文章转自每日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