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非解构-公众号 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

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

当商学院思维遇到结构设计

01

最近的工作8小时都做不完,不管是作为“前浪”还是“后浪”,为了在结构设计的汪洋中一直浪下去,可以少加点班,都需要一些商学院思维。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项目负责人在巴拉巴拉布置任务,老工程师轻车熟路地领了任务,而新手很可能会拿到一项从未接触过的任务(实际上每样任务都是),譬如地下室基础设计,负责人满怀希望地望着我,而我怕自己完不成支吾着不敢答应,于是。。。。。。一个大写的囧。

作为职业的结构工程师,我们得有以下这几把刷子:

先接受任务,再提需要

当遇到新课题时,年轻工程师常常会有一种不自信,首先从自己会不会的角度去看待任务,内心高估难度而拒绝这个任务。这是人类的心理盲区。

但怯于接受任务这个反应很容易让负责人误会,一方面是态度问题,接受任务表达的是愿意承担更多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能力问题,会给项目负责人留下“不堪大任“的印象。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布置的任务,即便是年轻工程师没有接触过的,也会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那么最合适的做法是什么?

我需要。。。。。。

(背景音:我非常愿意去做,但我需要支持)

具体怎么做呢?一个小技巧是根据任务的难度,给任务分类,然后依照不同任务提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譬如说,在上面这个情境里,如果时间紧任务重,切记不要独立蛮干,我们可以提要求。

我需要基础设计的规范。

我需要计算软件的操作指南。

我需要过往项目基础设计的计算过程。

我需要跟着老工程师跑。

等需求被一一满足,这个任务就没那么可怕了。

先任务分解,再行动

什么是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就是把目标变成员工可执行的任务。结构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优秀的项目负责人都非常擅长将项目科学地拆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按项目计划分批分配给每个设计人员。

我们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任务分解呢?

首先我们要将自己领到的小任务继续分解成更小单位的任务。比如可以分成简单任务,复杂任务,批量任务,需要与其他人互助的任务。任务分解的好处在于迅速降低识别出关键工作、批量工作、简单工作、协作工作,这就好像把大图片设置成小网格后,极大降低了总体难度、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

回到以上的情境,桩基础设计这个大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小任务:

1、拼上部模型;

2、查地勘报告来确定桩型和单桩竖向承载力;

3、软件计算;

4、绘图表达计算结果。

以上4个小任务,还可细化为更小的N个小任务。

其次,再做分类,比如计算每个孔点的桩承载力(抗拔力)和绘图时标注桩定位(承台定位)属于批量工作,对这类工作,我们可以求助一些LISP来偷懒提高效率;拼上部模型属于协作工作,一定要提前跟协同小伙伴确定时间和工作衔接。确定何种桩型和计算参数显然属于关键工作,那我们必须要提前上报负责人确保方向性正确,避免返工。

再次,根据时间轴把已分解任务归入各时间节点。据说马拉松运动员的常用办法,就是根据沿途建筑物设立阶段性目标,里程碑式的推进,能够持续激励一个人去完成长远的目标。

把汇报便签钉在你脑子里

分解好任务后,第一步就是向负责人汇报。为什么要汇报?因为汇报的本质是信息传递,是负责人的决策基础,也是设计师执行任务的依据所在。不及时汇报的坏后果就是负责人丧失了决策主导权,上情无法下达。

什么时候需要汇报呢?

项目启动时,要跟项目负责人确认:“我需要做的事情有123。”对,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绝对重要,因为一旦确定了项目范围,就确定了边界,也避免了工作扯皮。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实现全局的把控和及时纠偏;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可以避免快完工时却发现方向不对,导致全部推倒重来。

另一种常见场合,任务中途遇到问题,此时也要汇报。分享一个汇报小技巧:有的小伙伴只带着问题跟负责人汇报,而另一个小伙伴带着问题及2个解决方案向负责人汇报,你猜,负责人会更喜欢哪种工作汇报方式?(答案显而易见,如果我是负责人,我喜欢自带方案的,因为我懒得去想忙得没时间去思考)换位思考下,负责人的使命在于决策,他更愿意做选择题。

举一个悲催的个人经历,几年前我在分析一个项目的楼板舒适度,舒适度总是不满足规范要求,于是我就把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扔给了负责人,然后…我的年终绩效也没了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得想好两个解决方案再找负责人汇报。

还有一种情况,碰到难以完工,这时不要硬扛,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汇报,而且要勇敢地提前汇报。因为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一定会有Plan B,而Plan B要实施需要足够的时间,还可能需要其他条件。如果我们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生无可恋地去汇报,那无疑就丧失了实施PlanB的机会,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程。

答应我,要及时汇报。

好,我明天就去汇报。

先完成,再完美

曾经,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领导有句口头禅,叫“先出一版”。当时的我是非常反感这句话的,总感觉“先出一版”的后面还有“最终版”及“打死不改版”。现在想想,其实“先出一版”的理念类似于精益创业思维的核心概念MVP。不要迷失在庞杂的设计过程中,而是要从一开始就确立最小的基本设计模型,再逐步完善。这种实证方法可以指数级提高设计师的思维效率。

80%完成

20%完美

譬如,地上部分的施工图,设计师通常都会先完成梁,板,竖向构件的配筋图,这三大件是一个项目的主框架,再逐渐填充楼梯、节点详图、各种说明;最后优化配筋,协调布局,补充标注都能使它更完美。

从项目管理角度理解设计完美度,项目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时间、成本、资源。当遇到“只有效果图一张,结构要打桩”的时候,能在规定时间内,让打桩队进场开工就是完美!

设计完美度还可以从客户需求和体验角度来理解,因为客户是设计作品最直接的评价主体。通常工程师会关注设计的技术要点,而忘记穿着客户的靴子去看待设计。那么如何有效地找到客户的靴子呢?我们不妨从项目负责人处了解业主项目的背景情况、施工进展,也可以查看每次的会议记录了解业主代表的沟通、习惯等信息,这样确保围绕客户的关注点去推进自己的工作,那么客户满意度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需要加班,更要解压(乱入的餐后甜点)

各种提高效率,避免弯路的TIPS都用上后,还有一堆的工作需要加班完成,这时候你可以释放下自己,你可以选择

✅吃火锅

✅K歌

✅打游戏

✅刷剧

✅吐槽

✅跑步

✅床上躺

我们的目标——以更少的时间达成更完美的设计。

以上,献给正在奋斗(jia ban)中的你

往期回顾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驻场设计师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那些事儿
用算法做结构设计(实例)
非解构 | 对BIM工作流的深度思考
与净高斗智斗勇——结构设计思考两则
钢结构建筑体系发展综述
“精简轻盈”的悬挑结构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技术和互通行业资讯,

请添加我们“转自:非解构-公众号”微信,

加入相关讨论交流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20/05/d45f0fe81f/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