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来源:同济设计四院
建筑系统当中,能比作脊梁的“逆行者”便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结构了。究其本质,结构设计是以适当的材料和组合方式,来对抗地球引力和自然环境作用(风、雪、地震等),提供安全稳固的使用空间。没有结构的负重逆行,便无法成就建筑的完美空间和必要功能。
今天,我们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结构“脊梁”如何造就了现代化医院建筑的挺立身姿。
严格来说,就专业特征而言,有“医院建筑”而无“医院结构”。所谓医院结构,乃是根据医院建筑空间和功能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结构体系与构件形式,而非存在专属于医院的某种结构体系或构件形式。
典型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通常包含平面尺寸较大、高宽比较小的多层门急诊医技楼、体量相对较小的多层感染楼、多层或高层的专科大楼、高层的住院楼、教学科研楼、单层或多层的辅助用房、以及整体式的一层或多层地库等。
多层医院建筑的主体结构体系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入口中庭等部位通常跨度较大、设置钢结构采光顶棚及大面积玻璃窗(幕墙)。高层医院建筑(如住院楼)平面长宽比一般较大,开间规则、均匀,结构体系一般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支撑结构,剪力墙(或支撑)一般利用楼电梯间布置。另外根据各地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等政策的不同要求,部分医院建筑尚需采用装配式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根据医疗建筑空间布局特点,在局部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层面,较为突出的特色是大跨、大悬挑、连接体(连廊或连桥)等结构特征类型的灵活组合和运用。
医院建筑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在门厅及医疗街等处通常采用大开间(大空间),以获得开敞、通畅的空间效果。结构设计一般通过钢结构实现轻盈的建筑效果。
某医院门诊大厅为通高大开间,在大厅外立面设通高幕墙,在屋顶处幕墙向内侧水平延伸成采光顶,整体形成L型采光立面。立面幕墙高度约20米,采光顶的跨度约为32米。立面幕墙结构采用竖向鱼腹式桁架,吊挂于屋面采光顶(桁架)下面。
L型采光立面(采光顶及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采用弱连接(不传递两侧结构单体的地震力)以减小结构截面,从而获得通透的建筑效果。
采光顶在最外侧采用(四管)钢桁架抵抗幕墙传递的竖向荷载(恒+活+雪等)及水平荷载(地震+风)。桁架两端共计4个支点连接于两侧单体,其中一侧一个支点设双向滑动支座、另一个支点设固定铰支座,另一侧的两个支点则设置沿跨度方向的单向滑动支座,既保证了幕墙荷载的可靠传递,又实现地震作用下两侧单体错位移动时的位移释放。从第二跨开始采用张弦梁结构,一端采用双向滑动支座,一端采用固定铰支座。
由于功能需要,医院建筑通常在门急诊医技楼的医疗街或门急诊医技楼与病房楼、专科楼之间设置连廊。结合具体项目,列举几种连廊结构实现方法。
连接长度较大且下部跨度空间要求不高的连廊(通常为连接两个建筑单体的多层连廊或走道),一般为横向单跨或者大部分单跨的单层或多层框架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提高抗震措施等级(如抗震等级等)、增加斜撑等措施。
【典型案例】
某医院新建连廊,用于连接新建住院楼和原有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宽度(横向跨度)约3.2m,纵向最大柱跨13.2m,一、二层层高分别约为5.4m和4.5m。钢柱截面尺寸400×400×14×14,最大钢梁截面尺寸500×250×14×14,楼板采用140厚开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面。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重点设防类的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在不影响建筑效果前提下,楼梯间及端部柱间设竖向交叉支撑。交叉支撑均采用直径25张紧圆钢。新建钢连廊与原有建筑脱开,与新建住院楼通过成品支座(滑动铰支座)连接。
跨度不大时,对于弱连接连廊,可直接采用“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面”形式。钢梁一端与主体结构铰接连接,另一端设置滑动支座,释放水平位移约束。对于强连接连廊,可采用钢骨混凝土梁连接两侧结构单体,且连廊范围及两端连接区域的楼板应适当加强,保证水平地震力的可靠传递。
跨度较大时,可采用张弦梁。或在梁中部设置若干吊点,通过拉杆(索)吊挂至屋面桁架或大梁上。
【典型案例】
某新建医院门急诊楼内部连廊跨度25.2m,采用钢(骨)结构与南北两边框架刚性连接,为了减小大跨梁高,增加走廊净高,2~4层连廊采用截面较小钢骨梁吊挂在屋顶大跨钢骨梁下,中间层钢骨梁截面600×800(钢骨H500x300x20x30),顶层钢骨梁截面600×1300(钢骨H900x300x20x30),吊杆采用Q550级别φ60等强合金钢拉杆。
跨度较大的连廊,采用钢桁架形式也较为常见。但由于桁架杆件布局的特性,对于桁架方案对建筑效果的影响,需与建筑师密切配合和斟酌(如桁架立面构型可选择交叉斜腹杆、单向斜腹杆(对称)、无斜腹杆(空腹桁架)、无竖腹杆等;按杆件截面类型也有H型、矩形管、圆管等不同选择)。
【典型案例】
某医院门诊医技楼与病房楼之间设置连廊,连廊地上4层,长度最大达到50m,宽度4.7m左右。结构采用F2层~F3层、F4层~屋顶形成两个整层4.8m高的钢结构桁架,上下弦构件截面为箱型600x300x25x25,斜腹杆截面为箱型300x300x20x20。连廊的楼面体系采用在两榀立面桁架间设置次梁+压型钢板组合楼面形式,组合楼板总厚度130mm,次梁主要截面为箱型200x200x12x12。钢桁架端部设置支座,一端为铰接连接,另一端为滑动连接。连廊中部预留TMD阻尼器安装位置,施工完成后根据实测加速度响应确定是否需安装TMD阻尼器,以满足正常使用时的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
部分单跨连廊平面呈L形或Z形等形状,可以结合转角、门洞等位置适当布置剪力墙,一方面便于控制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另一方面也作为抗震加强措施增加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
框架柱+剪力墙连廊结构模型图
医疗街等部位的中庭(上空)周边,出于空间通透考虑,一般不设框架柱或仅少量设柱,因此常出现悬挑长度超过4米的较大悬挑。一般挑出长度约4~6米,可采用常规钢筋混凝土挑梁,考虑设备管线布置及建筑净高控制,可采用变高度截面。挑出长度约6~8米,可施加预应力或加设钢骨。大于8米的悬挑,建议采用悬挑桁架或吊杆(或斜拉杆)等方式处理。
某新建医院中庭采光顶采用三角形网格钢网壳结构,采光顶呈椭圆形,平面尺寸20mx15m,支承在南北两端悬挑长度4.5m~5.5m的悬挑梁上,悬挑主梁采用600×900混凝土梁。中庭两侧各层廊道亦为4~6m悬挑结构(砼梁),其中入口北侧二三层自动扶梯平台处最大悬挑达8m,采用钢骨混凝土梁,梁截面尺寸600×1100,钢骨H700x300x20x20。
相对于住宅、办公等类型的建筑,医院建筑功能复杂、楼板降板多、标准层少,因此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技术应用相对困难较大。但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布置并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构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我院已设计完成的多栋高预制率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医院建筑:
某医院新建住院楼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地上19605平方米,地下12959平方米,建筑高度49.95米。根据上海市装配式政策和要求,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通过采用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梁、预制柱、预制外挂墙板等预制构件和部品,单体预制率达到40%以上。
直线加速器及伽马刀机房等辐射量大的核医学设备机房,四周考虑造价原因一般需要设置混凝土墙进行防护,墙体及顶底板厚度最大可达3m以上,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需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屏蔽防护满足要求。根据具体工艺标准,可采用普通混凝土或重晶石混凝土。
某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地下一层设置有直线加速度器室,建筑面积290m2,建筑净高3.8m,为了满足防辐射要求,楼板厚度1.6m,局部达到3.2m,四周混凝土墙体厚度1.7m,局部厚度达到3.2m,采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考虑墙体和楼板的厚度大,在楼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板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效应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效应,板外侧设置受力钢筋,板中均布多层钢筋网片。在墙体的设计过程中,墙体的转角和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墙体中部均布多层钢筋网片。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防辐射要求,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墙,板厚度巨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及养护和防裂缝措施等需要特别注意。
结语
来源:同济设计四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