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CADG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4月6日,中央电视台CCTV5体育频道“北京2022”节目全面报道了”冰坛“项目的复工和建设情况,公布工程将于今年5月底正式竣工,并对项目设计的独到之处、未来使用的具体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 ,复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该馆于2017年6月开建,是最早动工的冬奥工程之一。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 “冰坛” 总体造型紧凑圆润,立面线条源自运动员刻苦训练所产生的道道冰痕,旨在彰显冰上运动优美律动的视觉特征。
设计充分践行 “绿色办奥” 的理念,采用了太阳能、土建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合理利用余热废热等节能措施。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并保障了赛后的可持续运营。
“冰坛” 地处北京二环和三环间的核心地段,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局部二层,主体建筑高度约30米。为适应核心区紧张的用地条件,设计团队创造性地将两块标准冰场进行了竖向重叠布置。
上层冰场是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训练场地,场地长度约60米,宽度为30米,场地四周圆弧半径为8.5米;首层冰场为我国第一块标准冰壶训练场地,场地长度为44.5米,宽度为4.75米,将在赛后为国家冰壶队等三支冰上运动项目国家队提供驻训基地。
由于场馆的湿度和温度会直接影响冰壶与冰的摩擦系数,因此场馆对湿度、温度都有严苛的要求。据介绍,冰壶比赛场馆要求湿度须在50%以下,冰面温度在零下5℃左右,馆内最佳温度低于24℃,冰场区域温度为15±2℃。
同时,未来首层冰场将实现在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之间的应用转换,设计因此还须满足上万平方米内部空间的温度精确控制。这些都给设计与建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冰坛” 作为北京的新地标,也是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孕育相关项目最高竞技水平的圣地。场馆在赛时将承担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多个项目的训练、竞赛及管理工作;赛后,“冰坛” 将继续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馆,成为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共享设施。
转自:钢结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