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文/陈南军(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
悲剧在发生10月10日18时,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发生桥面侧翻事故。经现场搜救确认,桥下共有3辆小车被压,其中一辆系停放车辆(无人,驾驶员已找到),另外2辆车上共有3人,已死亡。侧翻桥面上共有5辆车,其中3辆小车、2辆卡车。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件引起了全网的关注,刷爆网络的大致有两种声音:一是同情和痛心,为受难和受伤者悲伤;二是谴责,铺天盖地的谴责声里最多的是对超载者的痛骂和对设计/施工企业的批评,其中对工程企业的批评和揣测更是多种多样: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和xx案腐败关联、黑包工、违法分包……。大家对某个社会事件普遍的关心说明社会在进步,老百姓把自己真正当成了社会公民,在“国家-社会-公民“三者结构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但在浏览网络发言后,内心却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大众评论是可能被裹挟的,针对某一事件洪水般的评论,一般人是难以分辨的,不假思索、肤浅的跟风可能会干扰到真相的调查以及最后的处理。
我没有去现场调查,也不是学结构力学出身,对事故原因不敢妄加判断。在对事故受害者表示深深同情的同时,希望调查机构不要被舆论裹挟,深层次地分析背后的原因,从源头去设计解决方案,否则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盲目跟风,不深入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利于根本性地解决问题,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民族应有的表现。我想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深思:
1、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一辆限载60吨的货车装载178吨,从一个省跑到另一个省。我们有没有反思:这么多检查点、收费点为什么没有发现和阻止,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流程存在巨大的漏洞,没有能有效地进行防控?还是我们的检查点设置的太过稀松,或者是地磅称重出现问题?出了问题该如何问责,大家都没有查出来大家都有错还是大家都没错,不作为、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
2、司机和物流公司明知这样大幅的超载是犯法的,也冒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为什么还是要去做,难道就是简单的利益驱使?据说装载车大都改装过,专门有研究机构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按规运载基本实现不了盈亏平衡(一辆装载xx吨的货车,按规定满载后从广州开往北京,正常缴费后亏xx元)。难道这是行业的潜规则:不超载就亏损,最后关门倒闭;超载就要冒着被查和安全风险。
联想到一些地方的瓜果蔬菜宁可烂在田间地头,也不愿意去摘采,原因是极低的收购价格还盖不住人工和运输费用,但大城市却是买不到几块钱一斤的蔬菜,生活成本压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我们各级部门是不是要核实下这里边的真实情况,反思我们的制度设计。
3、在大干快上的年代里,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偷工减料,导致工程项目存在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这个是不能回避的现实。但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出问题就甩锅给工程企业,如果设计和施工都是合规的,凭什么建筑行业要背这个锅?
以前有一个笑话:一个出租车司机说,我一直在琢磨,开着检验合格的车、烧着达标的油、贴着环保排放合格绿标,现在却告诉我空气质量差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我就纳闷儿了,难道是我们踩油门的姿势不对吗?很多时候建筑企业赶工期、超进度还不是被逼的,中间多投入的成本、多流的汗、多吃的苦又有谁理解呢?
一方面,建筑行业从业者要强化自律意识、合规意识,努力为社会贡献优质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另一方面,当基础设施进入使用寿命后期,由“红利期”进入“负利期”后,事故隐患极为可怕(中国这些年的工程产品,在前期建设的时候非常关注成本投入,后期维护成本高,所以从全寿命周期来看的话,我们的建筑产品并不经济)。
我们相应的管理部门要系统的考虑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遇到事情,为了息事宁人而找替罪羊、背锅侠这是不负责任的,也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应该的作为。
本文作者陈南军,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