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肖从真工作室。
新版《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的颁布、分项系数的调整,让大家着实冒了一头汗,现在总算适应平静了。但“38本”这个词汇最近总是出现在设计人员的视野里,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会不会到时又措手不及呢?
“38本”是工程建设领域38本在编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的俗称,工程规范是开展工程建设活动的“底线”要求,具有“技术法规”性质,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中位于顶层。其中《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新规定对结构设计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因为其他作用的分项系数调整已经在这次统一标准的修订中提前执行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地震作用的增加
2.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加大
先说地震作用,从上回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小震、中震的地面加速度峰值没有增加,但除9度以外,大震的地面加速度峰值都显著提高了。
原来是这样的↓↓↓
其中6度区罕遇地震加速度峰值提高了约50%。
再看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也就是我们说的平台段高度,征求意见稿是这样规定的↓↓↓
原来是这样的↓↓↓
小震和大震的平台段高度都是地面加速度的2.5倍(即结构动力反应放大系数取2.5),而原来是2.25倍。
所以,对于小震,虽然地面加速度峰值没有提高,但平台高度比原来抬高了10%左右。对于大震,放大系数也是由2.25提高到2.5,而6度区加速度峰值放大50%,9度区加速度峰值不变,因此二者的反应谱平台高度分别抬高了约65%和10%。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最小剪力系数没有变。所以,对于超高层建筑,地震力由最小剪力系数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的加大
从征求意见稿看,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分项系数由1.2调整为1.3,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的分项系数由1.3调整为1.4。这就意味着地震工况的荷载设计值将进一步提高。结合前面小震单工况地震作用提高约10%的情况,地震工况的内力设计值预计会提高10~20%。
吓人不吓人!
三、新规定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1.结构位移限值
2.小震下构件的轴压比
3.最小剪重比
反正,无论如何刚重比和原来相比,更难满足了。
看看,说了那么多吓人的话,还是要趁你晕倒前总结一下:地震力提高了,分项系数加大了,位移不够了,柱子要加大了,我还没说配筋要增加呢……怎么办呢?
各相关规范是不是该梳理一下思路了。哪些是应该加的(比如配筋)?哪些是无辜的(比如位移)?哪些需要大家讨论一下(比如轴压比)?能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该修改的规范修改一下。
还有半年时间,曾经有半年时间放在你面前,你如果不珍惜的话,全国开发商不会放过你的
在线课程
科技查新
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交流会暨同心筑梦·结构杰青中国行(华东站)
2019年9月5-7日 上海
第17届国际风工程与结构工程高级培训班(IAS17)
2019年8月30日-9月1日 北京
第15届国际风工程会议(ICWE15)
2019年9月1-6日 北京
日本住宅内装及外装部品工业化生产与标准化考察
2019年9月8-13日日本
期刊订阅
2019全年
¥552
单本杂志
¥20.0
其他
¥标价
长
按
关
注
粉丝33万
粉丝3万
中国建设科技
|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查看“第15届国际风工程会议(ICWE15)”。
你“”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