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AssBook设计食堂(id:AssBookGroup)
《上海堡垒》这两天上热搜,却是因为导演和原著作者道歉了。
豆瓣评分已低至3.3分,网友怒评:华语科幻电影或始于《流浪地球》,止于《上海堡垒》。
不仅故事、情感、演技都垮了,就连配音都被批对不上口型,唯一坚挺着的就剩重金打造的「建筑场景」了。
今天,食堂君就另辟蹊径,跟大家扯一扯「科幻之城」香港和上海。
在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面前,好莱坞导演也要低头。越来越多科幻电影选择中国城市为取景点,最受欢迎的当属「香港」和「上海」。
1995年押井守执导的电影版动画《Ghost In The Shell》上映,它的城市背景结合了威尼斯运河城市的特点,以及香港高密度城市面貌。
▲押井守《Ghostin the Shell》,1995
2017年真人电影版《攻壳机动队》的城市“新都”原型,甚至就是香港本身。
风格混杂、繁体字与日文杂糅的多语种环境,让香港呈现出一种迷离、危险、性感的气质。
与早期科幻作品乌托邦色彩的设定不同,赛博朋克则较为黑暗,窥探人与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而香港不单单提供了城市模型,独特的生活模式还为影片提供了核心冲突。
在高度繁华之下,掩盖着许多罪恶与肮脏的地方——一边是叫苦连天的九龙城寨,另外一边是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
另外这种高密度空间加剧了电影的张力。在2017年《全球风暴》影片中,率先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教授,正是在香港的居民。
《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阿基拉》,在八九十年代的许多流行科幻电影存在着一些相似的景观。
与较为暗黑的赛博朋克设定不同,上海代表着乌托邦色彩的未来科幻之城。
在2009年《变形金刚2》一开头,就是在上海某旧工厂!!!
这里拥有全中国最多的超高层,视野开阔的黄浦江、外滩、陆家嘴,成了标志性取景。
2012年的科幻电影《环形使者》,就有部分重要场景在上海拍摄。
黄浦江加上一些特效制成大厦,一个江边的未来城就打造出来了。
2016年科幻大片《降临》有部分取景地,就来自上海的标志性元素:东方明珠、上海钢铁厂、雁荡路。
不过,以往科幻电影中的上海,都有点一笔带过的意思。在《上海堡垒》中,上海成为了地球对抗外星人的唯一城市。
为了给大家节约点时间,食堂君就硬着头皮,扒一扒里面的建筑彩蛋。
上海首先是被它自身的「上海大炮」的威力给震慑到,陆家嘴的大厦玻璃一同震碎,场面十分震撼。
看着熟悉的上海地标,一个个塌陷爆炸,让人们总觉得有点心悸。
而黄浦江随着陆地塌陷,形成了湍急的瀑布,像极了上海版的末日电影《2012》。
电影几乎将上海地标建筑打透了一遍,中国科幻就该扎根在本土的建筑上。
现代高楼大厦集合区:陆家嘴,浦东区,这两个取景地必不可少。
建筑单体也没有逃过摄影机的取景:静安寺、中国船舶厂、上海科技馆和上海工厂等
在上海,光取景现代大楼可不能代表上海,还得算上老旧的弄堂元素,才能完整。
看惯了东京或香港的赛博朋克,但你肯定没看过上海风味的赛博朋克。
《上海堡垒》顾名思义,有一个令外星人恐惧的神秘兵器——「上海大炮」。
它位于东方明珠面前的黄浦江中心,与陆家嘴的几个高楼协调统一。
在制作特效条件几乎为0的状况下,特效团队硬是克服了几个最关键的难点,才打造出这么一架撑起整部电影的大炮。
虽然影片整体并不好,但单独欣赏这片段还是很嗨的(肤浅感受)。
上海丰富的建筑底蕴,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科幻电影的热门城市呢?
好莱坞著名制片人迈克·麦德沃就说过,“电影市场是非理性的,没有人能保证某部影片一定大卖,很多投资换来的都惨淡收场。”
年初《流浪地球》开了个好头,仅场景设计稿就有惊人的3000多张。可见,一个创意的背后,需要大量有热情的专业人员投入进来。
▲《流浪地球》爆破的空间站
当镜头略过位于世界各地的发动机时,山上的景象就是长城。
位于北京市区的地球发动机,底下是北京三号地下城(第三新北京市),而在地面则看得到央视大楼(大裤衩)。
上海市冰层厚度为430米,刚好高度约468米的上海地标东方明珠露了个尖,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露了个窗。
影片中全球的“地下城”可容纳35亿人口,寒冷地面渐渐不适合人类生存,那么温度合适且安全性高的地下城就成了人类的栖身之处。
▲《流浪地球》过年时的地下城大厅
其实这些精美细致的手稿只是表象,重点是对细节的重视程度。而细节,往往决定了观众对于电影的代入感,比如下面这张剧照。
在兄妹俩的身后,有过年味道的福字、有禁烟宣传、还有各种城市小广告,城市的活力就凸显出来了。
包括最近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剧组也提到了一点:所有东西往实了做。过程虽然艰辛,但看到观众的良好反馈,这就是值得的。
如何打造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这不只是导演的难题,也是建筑师的难题。
一部失败作品不能代表一个行业退步了,《人民日报》也发话了:《上海堡垒》砸了就砸了,影响不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