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越来越发达,奇形异状的建筑多不胜数,这时便是考验结构师的时候了。
接下来让我们细数几个看起来让人目瞪口(go)呆(die),违背力学原理的建筑。
project 1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雨篷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雨篷,在座的各位先感受一下:
▽
最大悬挑50多米!
和结构PK的时候我总是举这个例子
然后让结构用设计费怼回来……
当然我这个回答的主角不是这个啦!
对T3航站楼的膜拜一直持续到我知道了下面这货 ☟
project 2
釜山电影中心
先放施工过程图两张
▽
在竞标之初,方案就已经确定以巨大的桁架结构实现悬挑,同时已经确定桁架结构需要由两个支点,而非通常的一个支点来进行支撑,支撑点位置的桁架高度相应更大一些。
在桁架结构中,上面的杆件受拉,下面的杆件受压。这个悬挑结构从尽端到支撑点的距离有85m,同时也并非一种简单的直线形态——悬臂的下表面崎岖不平,这也对整个桁架的不同截面提出了不同的形态要求。
优化模型
▽
结构优化
看懂了吗?(空城君一脸懵逼)
project 3
同济大学四平校区图书馆
当然看完釜山电影中心还不过瘾
再来看看同济大学四平校区图书馆
从楼下经过看起来是这样的
看起来很平常的老建筑
▽
从远处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
图片中周边的小房子是原有图书馆,因为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盖新楼。但是国家给的预算太少,根本无法支撑拆旧楼盖新楼,当时土木学院的老师经过计算,采取了这种预应力悬挑结构,保证了上部空间,同时保留了下部旧楼。在这里,建筑真心是个配角……
原来是缺预算。。。
project 4
解放军驻港部队大厦
无独有偶
再来一个和上面结构相似的建筑
▽
project 5
香港大学嘉道理生物科学大厦
再来一个
▽
project 6
深交所大厦
最后来一个
。。。
▽
project 7
托罗哈的马场看台
托罗哈的马场看台
似乎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压迫感
▽
波浪形的钢筋混凝土挑出屋面12.8m,最薄处只有5cm
当时的数字还不很成熟,为了让这巨大的悬挑成立,托罗哈通过结构试验单元做了几次试验,最终将拱壳的纵向截面选为双曲抛物线,这样对受力相对最为合理。
图为屋顶的应力曲线,内部钢筋的布置也是根据它来的。
而且这货在西班牙内战中挨了几炮还没垮…
从剖面图可以发现
巨大的悬挑是通过后部的拉杆平衡前面的倾覆力
同时吊起下面的交易大厅
project 8
迪埃斯特的图雷特公共汽车总站
这个造型比上一个更夸张
厉害的是,这个车站是砖砌筑的
壳体的横剖面是倒悬链拱,这样壳体在重力作用下只存在压力,拱之间的侧向力相互抵消,边缘的侧向力由边梁承担。与上面不同的是,该结构前后对称来平衡倾覆力,单个壳体中拱顶受拉力,因此在拱顶集中埋设钢筋。
project 9
舒霍夫的舒霍夫塔
舒霍夫塔双曲面的直杆远看像是渔网,却能支撑一百多米的高塔,而且就算把图片倒过来看反而更合常理…反重力做到这个地步说是苏联第一工程师也不为过。
塔原本是用来做通信塔的,2002年不再使用,由于年久失修,俄国政府曾打算拆除或搬走,不过最终在群众的坚持下保留了下来,将永久成为莫斯科河畔苏联巅峰时期的纪念碑。
乍一看
似曾相识的赶脚
类似于小蛮腰有没有
▽
不对!
放错了,是下面这个!
▽
project 10
Kurilpa Bridge
张拉整体(Tensegrity)是一种基于在连续张力网络内部应用受压构建的结构原理。其中,受压构件之间并不接触,而预先张拉的构件构成了空间外形。
受压杆件不相互接触,造成一种“杆件漂浮在空中”,或者“杆件被绳子撑起”的错觉。结构里的拉索是预张拉的,而不是靠自身重力进行张拉。所以即使把它放倒也不会影响其刚度。
project 11
德国国家体育场改造的雨棚
屋顶,像极了云朵
▽
近看,支撑屋顶的小胳膊小腿
▽
结构是这样的
▽
体育场内延与外延处的结构高度被最小化,女儿墙呈低矮的水平状,视觉上得以尽量隐藏。这样,新的屋顶结构不会太过突兀,而体育场原有的历史感也不会被破坏。轻质的屋顶内部设有20 个倾斜的钢柱支撑, 结构柱跨达到40 米,突出处最大达到46 米,而屋面整体深度也达到68 米。同时,20 个底面直径35 厘米、顶面直径25 厘米的圆锥形柱在视觉上甚至不易被觉察。
project 12
悉尼中央公园
“伏地魔”的这个作品空城君之前介绍过,这栋建筑最显眼的是顶部的巨大悬挑结构。它包含一个公共休息室和一个全景露台。悬挑结构上固定了一个机动的日光反射镜装置(刚看到时以为悬着的这块板是方案的效果图而已),可以捕捉阳光并且将其反射到处于建筑阴影部分的公园。
project 12
淘金大桥
湖南洞口淘金桥
位于湖南省洞口县距县城15km的淘金村
这个空城君瘆得慌
来源:公开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