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延庆微信公众号、北京晚报
记者:赵莹莹,北京城建集团供图。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青年突击队长郑帅来说,鲁迅先生《故乡》里的这句话,他直到工作多年后,方才真正领会其中深意,“于崇山峻岭中开路,真的需要‘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高山滑雪中心效果图
距离天安门130公里的长城脚下、妫水之滨,坐落着北京第二高峰——海陀山,山南麓的小海陀山上,被称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这颗依山而立的“明珠”,主雪道的起点位于山巅的2198米处,是冬奥场馆中的“三最”工程: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建设难度最大。
如何在高山上建起冬奥工程?距离10月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实现雪道造雪条件还剩下104天的时候,记者独家采访了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建筑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团队,揭秘这群建设者如何在山中开路、徒步测量。而就在今天(6月25日),第二座造雪泵房PS300承台也实现了封顶。
山巅建房
“海陀飞鸢”壮观景象将显现
2019年6月21日,是王超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山顶呆的第42天。42天前的5月10日,这位驰援北上的原项目经理,被委任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山顶出发区工长,生平第一次到山顶“建房子”。
“虽然只呆了40多天,可感觉像经历了四季。”王超笑着说,山顶的天气就像是“娃娃的脸”,变化无常,早上还是阳光明媚,中午就起了大雾,没一会儿,雾变成了雨、雨变成了冰雹,期间还伴有八级以上的强风,“用脸盆接上点冰雹,直接可以做冰镇饮料。”
2198米,这是小海陀山的至高点,也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主雪道C1雪道的出发点。
山顶出发区施工现场
从效果图上看,比赛赛道和训练雪道犹如几条白色的瀑布,由小海陀山顶向山谷蜿蜒流淌而下;集散广场、结束区、中间平台等则沿山体地形穿插叠落于山谷之间,成为与小海陀自然山水交相辉映的建筑景观。
“工人们正在施工的那一片,就是山顶出发区的站房区,运动员们从集散广场乘坐索道到达山顶后在此下车。”王超指着前方形容,建成后的山顶平台,就像一只凌空欲飞的大风筝,从而形成“海陀飞鸢”的景象。
记者在现场看见,远山映衬之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站房区的基底已初见雏形,由钢筋和木模板构成的立方体,就是建筑物骨架的基础。10.4米高的空间,看着并无惊奇,可普通人若往下一望,定能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在钢筋木模板之下是万丈高空。工人们每天就在高空上,背着钢筋模板到作业面,再绑扎或铺设。
人背马驮
送材料去山顶难坏了施工方
“不同于平地上起高楼,在小海陀山山顶建‘纸鸢’,难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王超告诉记者,首当其冲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将建筑材料、食物、水等物资从山脚运送到山顶。很多年轻人只在电视节目中见过 “人背马驮”的场景,便在这儿派上了大用场。做地勘的时候,为了在山顶搭建一个临时围挡,项目团队找当地老乡雇了20头骡马,每匹骡马一次驮上150公斤重的货物上山。“现如今,山顶平台的饮水问题还要依靠‘马帮’运输来解决,因为水泵最高也只能泵送到海拔2000米的地方。”
然而,“人背马驮”的方式,价格高不说,最关键是效率低,按吨论重的钢筋是无法用骡马驮上山的。一年间,项目团队先后用过直升机、卷扬机,如今则是履带吊、六驱运输车加上临时货索。“两个车队从半山腰接力运输,一天大概可以运送150吨的建筑材料。临时货索运行一趟,一斗可以负荷1吨半。”王超说,到9月底之前,还有6000吨材料需要运上山。
第二个难题,自然是天气。6月21日中午1点,记者到达山顶时,艳阳高照、风速温和,这被王超连呼为“小奇迹”,因为六级风在山顶算是正常风速,晚上人在集装箱搭建的临时宿舍睡觉时,都能听见房顶在抖动。然而,采访还未结束,到了下午1点50分,一阵急雨就呼啸而至,十分钟后,急雨变成了暴雨,工人们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暂避雨势。
“6月10日到16日的一周,满打满算,人能干活的时间只有4天,咱每天都是盯着天气预报插空施工。”王超算过账,同样是绑扎钢筋,假设一个工人在平地上一天能绑扎1吨钢筋,到了山顶就只能绑扎0.5吨了。
运送材料的索道
山中开路
半山腰建起“陆空线”
无论是履带吊还是六驱车,设备能爬到山顶的关键还是脚下的“之字路”,这是青年突击队长郑帅口中所说的“开路”,也是项目经理张洁口中“深山施工的生命通道。”
记者坐着一辆四驱SUV体验了这条“之字路”。这条沿着比赛雪道路建设在山体之间的“盘山小道”,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目测宽度不超过4米,两辆车相向而行时,需要适当错车方可安全通过,因为司机一旦没把握准方向盘,在外道的车辆就可能要面对悬崖峭壁。从1300米到2198米,车行途中有数不清的大弯,坐在后排的记者,即便系紧了安全带、抓紧了拉手,仍在不停晃动,仿佛有一种“心脏要跳出身体”的感觉。
光有陆路运输线就够了么?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有纯钢结构式的附属结构和9条索道,“之字路”的运输显然不解渴。以竞技结束区为例,一身“钢筋铁骨”的总重量就达到了5139吨,其中一根钢结构立柱的重量,平均重量都有5.5吨,高度则有3米。“对于这些钢结构立柱,能装下它的运输车辆上不了现场的陡坡,能上陡坡的运输车辆往往又不足够容纳它。”张洁说到。
2018年秋天,第二条空中的运输接力线——高山临时货索又应运而生。从海拔930米到海拔2100米,一座座高耸的索道支架依山而立,犹如一条盘山而踞的巨龙。全长约9.8公里的索道交错相连,每条货索就像一座悬空的塔吊,源源不断地将混凝土、钢支架等材料准确地运送到预定位置。
“通过这些‘空中客车’,我们可以将钢结构立柱吊运至竞技结束区附近的临时存放点,再通过履带式运输车和六轮运输车将立柱倒运至现场附近。”张洁指着高空中正来回穿梭着的货索吊篮告诉记者。
徒步测量
三易其址“安置”造雪泵房
工人进行钢筋作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无论是对于测量员、技术员还是机电部长,这座2198米高的小海陀山,所有人都爬了很多很多遍。
作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附属设施的造雪泵房,是2019年冬季测试赛必须使用的功能用房之一。2019年6月1日,位于海拔1550米高度的二号造雪泵房PS200(即Pump station 200)实现了结构封顶。6月25日,位于海拔1845米高度的三号造雪泵房PS300的承台区域也完成了封顶。
为何要设置三座造雪泵房?机电设备部部长涂可良向记者解释,由于从集散广场到山顶出发区的高差有908米,单独一座造雪泵房已难以完成输水任务,而水是将来成功造雪的基础,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采用三级造雪泵房接力运输。
“为了确定造雪泵房的位置,2018年,小海陀山我可是爬了数不清多少遍。”涂可良回忆道,每一次,大家都是双肩包里背上干粮和矿泉水,早上6点30分拿着登山棍就上山了,因为一爬就是一天。初时的小海陀山,没有任何手机信号,为了人不弄丢,大家只能保持在一定的距离相互靠吼。摔跤、遇到暴雨、遇到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常事儿。“直到今天,我的双肩包里还随时装着矿泉水,已经成一种习惯了。”
涂可良也记得,测量员陈明发有一次背着仪器去山里测量时,被一块落石砸到了肩膀,当场右肩骨折,“可没有人被吓退了,就当去风景宜人的山区旅游了。”
造雪泵房PS200的位置,先后三易其址。造雪泵房PS300的位置,也是多次勘测后更改了一次。“面积足够、离技术道路近、地形条件适于建设,我们得综合考虑后选取最优点。”
在海拔1845米的地方,是造雪泵房PS300的建设点。这个紧邻女子大回转的地方,坡度达到了50度,材料运输异常困难,机械设备在这里都“趴窝”了。为此,涂可良和同事们绞尽脑汁,通过五次倒运法,将一根根长12米、重约3吨的造雪管线运送到这里。
“我们先是用卡车将管线运送到集散广场,再换六驱运输车运送到中间平台,然后再依次换上履带拖拉机、卷扬机、拖拉机,最后达到造雪泵房处。一个单程下来,顺利的时候也要花上四五个小时。”涂可良说,从开挖到铺设完成,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之下约3800米长的造雪管线,前后需耗时一年,“好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已经挺过来了。”
全力掘进
奋战104天为测试赛护航
山顶航拍图
6月21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部的门口,一块倒计时牌时刻提醒着建设者们,距离10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实现雪道造雪条件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在张洁的办公室墙上,则贴着一个工程总控计划表,共有23张,注明每一道工序的起止时间,黄色代表完成,绿色代表正在进行,橙色代表有所延迟。
“从2018年10月开始结构施工起,我们一直在努力加速。”对于工程进展和进度安排,张洁如数家珍。张洁介绍,2019年3月底,项目基本完成了地下工程,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2019年5月底,项目完成索道土建基础,索道工程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至于雪道工程,截至目前,土石方作业已基本完成,雪道雏形已经初现,目前正在进行造雪、电力、管线等施工。
“在高山上建雪道,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可以说是‘零经验’起步。更何况,每个附属工程都较为分散,一个工程相当于五个工程,施工量很大。”张洁说,项目团队边施工、边摸索、边积累、边总结。就以运输工具来说,先后换过几拨车和几拨司机,“有的司机开了一趟后就不干了”,反复“试错”后才找到了六驱运输车和履带车。工具的运输量也是一点点增加,一辆罐车拉的土方量,从4方、5方到6方,“真的就像蚂蚁搬家一般。”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创国内雪道落差之最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新建场馆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又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未来,男女超级大回转、滑降等项目将在这里举行。场馆内共设7条雪道,包括三条比赛雪道和四条训练雪道,其中,3043米长的主雪道,沿山脊一路往下延伸,从起点到终点的山体落差足有908米,创下了国内雪道落差之最。同时,场馆还将建设山顶出发区、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竞速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等附属设施,可同时容纳约8000人观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