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简称17钢标)已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比前一版的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17钢标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增补,特别是增加了诸如钢结构设计直接分析法和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等新内容。为使大家在应用17钢标进行设计时能够正确理解条文和条文说明,钢结构公众号(id:steel_construction)在2019年特设专栏刊登《钢结构》编委、17钢标主编王立军大师的系列讲座“17钢标疑难浅析”。
有别于通常对标准的讲解材料和专题报告,本系列讲座的问题直接来源于17钢标的条文及条文说明,通过构想作者与读者共同学习17钢标的场景,发掘出读者在应用17钢标进行设计时即使反复研习了条文和条文说明仍有理不清的那个问题,从标准编制者的角度为读者理清问题的概念、逻辑和关联,打通从标准条文、条文说明到设计应用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
该系列讲座将每月推送一期,每期刊登三个问题,从第二期开始,我们将刊登读者对前期问题的讨论及作者对讨论的回复,同时也将在钢结构期刊上刊出(本期内容见2019年2月的《钢结构》期刊),欢迎大家关注和留言,就当期内容热情讨论,我们会整理汇总给作者。留言方式见文末。
王立军
《钢结构》杂志编委,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首席专家,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7钢标主编。
1)整体欧拉临界力Pcr
整体稳定承载力即为格构柱的欧拉临界力,可近似表示为杆和索的欧拉临界力之和。这时预应力作为索杆体系的内力,其作用为通过撑杆将杆和索连成整体形成格构柱,并不直接提高索杆的承载力。
(1a)
(1b)
(1c)
式中:Pcr1为杆的欧拉临界力,Pcr2为索的最大等效欧拉临界力,E1、I1为杆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E2、I2为索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L为索杆体系几何长度,ψ为索的体型系数,与索的布置方式、撑杆数量、预应力大小等有关。
2) 杆最大强度对应的外压力P
组装阶段索受拉、杆受压产生自平衡的预应力Ti。受外力后保证索不松弛即一直保持受拉状态,杆受压可达屈服承载力A1f1,此时对应的外压力为P。当索平行布置(此时Ti=T)且杆索面积、弹性模量均相等时:
(2)
3)单杆稳定承载力P‘cr1
撑杆通过索对其的预压力对杆形成侧向弹性支撑,此时单杆的欧拉临界力为:
(3)
式中:μ为单杆在索和撑杆形成的侧向弹性支撑下的计算长度系数,与索的布置方式、撑杆数量、预应力大小等有关。
4)索的稳定性
只要保证索在受外压力P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拉状态,则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综上,预应力索杆压杆体系的受压承载力受以上四个因素控制,最大P值应为上述1)-3)计算出的最小值。
实际设计中,应以整体欧拉临界力Pcr为目标进行压杆设计。此时,要保证单杆稳定承载力P’cr1大于Pcr,且要使杆最大强度对应的外压力P大于Pcr。当然,整个受力过程要保证索始终处于受拉状态。
以上以预钢规的外索内杆式预应力压杆体系为例,分析了预应力杆的受压承载力机理和设计过程及计算内容。上述得到的结论对其他类型的组装式预应力压杆的承载力计算同样适用,包括舒赣平等在《内撑式预应力撑杆柱的稳定承载能力试验研究》[2]介绍的内撑式预应力撑杆柱、袁鑫在《新型预应力杆的临界承载力》[3]介绍的S柱、陆著的局部预应力钢压杆(4.4图4-8)和平行索预应力钢压杆(4.4图4-13)等。
注:本条内容的形成得到了袁鑫、童根树、余海群、张谨、钱基宏、陈明、汪明等关注预应力压杆稳定的众多专家的启发、帮助和指导,恕不能在此列举更多,仅一并表示感谢。本人声明,因此问题的特殊性,文中内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
疑难浅析(1)问题讨论
关于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中构件的刚度折减
第17章的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在设防地震下,结构中的耗能构件会进入屈服,据此,17钢标引入了性能系数。抗规采用的多遇地震设计对于承载力来说可以看成是性能系数为1/3的设防地震设计,即其与17钢标性能6相对应。对于性能7,因其与性能6相比承载力降低20%(0.28/0.35=0.8)。因此,在利用抗规进行多遇地震设计时,在高烈度区对于耗能构件如框架中的框架梁和框架-偏心支撑中的耗能梁段,可采取对其抗弯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8的办法近似考虑这一因素。
参考文献:
[1]陆赐麟,尹恩明,刘锡良,现代预应力钢结构(修订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舒赣平,侯善民,陈大好等,内撑式预应力撑杆柱的稳定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5):79-85,117.
[3] 袁鑫,新型预应力杆的临界承载力[J],工业建筑,2017(4):152-158.
如果您对17钢标的其他内容还有疑问想要向王立军主编请教、探讨,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交流:
1.在本篇文章下留言回复;
2.发送邮件至:676567706@qq.com
3.识别下图二维码,加入“17钢标专栏”小社群,进入社群—发布状态,就可直接发帖向王立军主编提问,还能浏览其他提问者的问题和答疑内容哦~
来源:王立军.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疑难浅析(2)[J]. 钢结构,2019,34(2):116-117.
DOI:10.13206/j.gjg201902022
相关阅读:
【新钢规十五年】王立军: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简述
【新钢规十五年】陈禄如:回顾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过程和思考
该篇文章刊载于《钢结构》2019年第2期,如需购买请点击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