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
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工期多为业主单方要求,无论合理与否,设计、施工方只能被动接受。因此普遍存在工程建设工期不足的现象,致使许多工程品质不高,建设质量有可能得不到保证。这一现象不利于中国建设行业的升级换代,也不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建设报》记者获悉,针对这一现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联名全国政协委员王翠坤、王美华带来了关于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的建议。
冯远指出,建设项目片面追求速度,不合理压缩工期可能造成如下问题:
一是勘察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品质不高。设计工作处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若设计功能考虑不全面、细节深度不达标,可能造成施工中返工,致使建设成本增大,也易留下安全隐患。还可能导致建筑使用过程维修工作量大,维护成本高,在节能与环保上难以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对建筑整个服役期产生重大影响。当工期被不合理压缩时,可能造成勘察简化、地质灾害评估不充分、选址不当等导致建筑不安全的问题。我国建筑平均寿命偏短(据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25-30年),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拆除,与功能不满足要求、品质不高有很大关系。
二是容易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任意压缩施工工期易使施工过程简化,施工操作规程难以全面实施,基层工序流程和验收检查不到位,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也可能留下建筑质量安全隐患。例如,为抢工期,在混凝土浇筑后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就拆除支撑,极易产生梁下挠、裂缝现象,造成质量问题;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即开始作业,发生支撑架垮塌事故,造成施工人员伤亡等。甚至,有的建设项目为抢进度,出现“三边工程”,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成本造价等问题突出。
三是损害从业人员身心健康,扼杀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压缩工期导致从业人员长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会磨灭工作激情,减损对工作的热爱,扼杀创新能力。压缩工期带来的抢工作业,增大了劳动强度,使从业人员处于连续高度紧张作业状态,有损身心健康,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此外,因房屋预售或节日庆典需要而带来的短期抢工,也会导致劳动力配置失衡,扰乱企业有序管理,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保障合理工程建设周期,冯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法律保障,提高不合理压缩工期行为的违规成本。住建部1993年印发《全国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管理规定》、2016年印发《全国建筑设计周期定额》,国务院发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2017年10月7日修正版)。尽管文件中已明确规定了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并且规定了相应的罚则,但全国仍普遍存在工程建设周期不足的问题,表明上述文件的约束效力和执行力度还不够。因此建议加大对不合理压缩工期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促使合同工期确定阶段更为谨慎,以此来约束合同工期主导者的行为,提高合同工期确定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二是强化监管力度,在建设程序中加大对工期合法性的审查。建议在招投标文件备案时,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及工程性质,评估备案文件中的工期要求是否合理,对少于合理工期的合同,要求制定者提出制定依据,如依据不充分则责令修正,否则不予以通过。 三是倡导科学合理的建设发展理念,使保障合理工期成为行业共同目标。引导建设各方重视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充分认识到工期管理对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建设“品质工程”的重要意义。高质量的工程,必然需要合理的工期。
冯远表示,在全国工程建设普遍追求速度的情况下,需要在立法保障、监管审查、宣传引导上同时发力,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使中国由“建设大国”发展成为“建设强国”,实现‘百年建筑’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郝际平:扎实调研才能发现真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 郝际平
新春佳节刚过,学校虽未开学,但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却忙碌起来。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他不仅梳理、总结了自己一年来的履职经历,还在不断地思考、酝酿、完善今年的提案。
“收获很多。”郝际平这样总结自己一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
去年两会,郝际平围绕自己的专业与工作提交了6份提案,不仅有关于推广钢结构建筑的,还有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的提案。7月,他为全国政协提交了“规范土壤污染修复行业,严防PPP模式增加政府债务”的双周座谈会稿件。8月,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被公安部聘为全国110名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之一,之后对西安市交通道路问题提出10余条建议。9月,随全国政协赴陕西省委员考察团对陕西“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作了考察。10月,参加中央信访工作督查组对陕西信访工作督查……
对陕西“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考察之行给郝际平留下了深刻印象。短短一周,他随团考察了西安北站至西安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和银西高铁项目建设情况、陕西历史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飞机项目,以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
“我虽人在西安,但以前对身边的这类工程了解有限。这一次随团考察,每到一地,都为之振奋,深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郝际平说,也是通过一系列扎实的考察和调研,他建议加大对现代工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改变、完善目前研发课题的选题、立项、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切实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
全国政协委员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拿出能够真正反映群众呼声的提案。”郝际平认为,提案质量就是他履职尽责的生命线。
“这是我时时在想,时时在做的事情。”郝际平说,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渗透在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任何时间、地点搜集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他提案的一部分。他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老师们也乐于向他提供建议。“我也会通过学校统战部、校办、社区等征集社情民意和提案。”
珍视提案内容的质量,郝际平树立了自己的履职要求——“不调研不发言”。他希望能够通过充分调研,听取基层声音,让建议有理有据。因此,郝际平所提交的提案,均是自己长年深耕的建筑与教育领域。“委员不能只从个人角度写提案,而要关注社情民意,要听老百姓的呼声,同时结合自身工作领域中的体会,收集整理信息写出提案。”郝际平说。
作为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在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调研完成的《关于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对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在目前全国统一考试模式下,人才选拔机制过于刚性,且考试组织的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不利于高校选拔富有创新综合素质潜能的优秀人才。因此,他呼吁,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办法,施行申请考核制下的高校自主招生。该提案经民盟陕西省委、民盟中央编报,提交全国政协会议,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对于今年的两会提案,郝际平告诉记者,他依旧关注教育,关注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国高校如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郝际平委员说得最多的词,就是“调研”。
他说,只有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揪出复杂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去年一系列的考察调研活动,让他愈发认识到调研的重要性。郝际平说:“有些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大项目近在咫尺,但不去深入调研,就无法产生系统性、全方位的理解与认识。没有了解,何来认识,更不用提有价值的建言献策了。”
没有了解,同样也难有客观的评价。在参加中央信访工作督查组对陕西信访工作督查后,郝际平发现,督察组工作的严厉和严肃性,远超他的想象。“他们不回避问题,不忌讳难题,真刀真枪,直来直往,就是要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难题,办实事。”
毋庸置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到第一线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只要功夫深,一份令人信服、质量上乘的提案便会随之诞生。
深入细致的调研,是成为一位合格全国政协委员的基础与前提。但如何运用调研结果,站在什么角度理解调研结果,有很大学问。“一份优秀的提案,不能拘泥于一场一店、一家一户,全国政协委员必须要从国家大局出发,站在宏观层面考虑问题,才能提出真正利国利民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王翠坤:加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王翠坤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创新型国家时,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概念,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中国建设报》记者获悉,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翠坤带来了关于加强数字城市顶层设计、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提案。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中国”即实体中国在虚拟环境下的真实再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将整合全国海量的时空信息,支撑各类应用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服务。
“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据统计,目前国内计划或正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城市超过500个。2017年,以雄安新区为标志,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2018年6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发布。
王翠坤指出,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慧化内容主要集中在活动和服务方面,即城市中的“市”。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以及传感器等监控设备,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城市运行、政务管理等。特别是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方面,是当前智慧城市投资的重点方向。
二、建筑及其它城市物理实体在智慧城市平台中缺位。建筑、道路、桥梁、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等物理实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大量信息,且不断发展变化。在当前的绝大部分智慧城市平台中,上述实体大部分以二维平面图的形式呈现,或只有三维地形或建筑物外型,缺少其信息和属性,更谈不上这些实体运行变化的数据收集和利用。这部分的数据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不足,导致在城市管理方面针对空间和实体管理的深度应用难以开展,比如在生态城市、建筑能耗、健康建筑、绿色建造、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等方面。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缺乏智慧城市建设中与“城”相关的标准和应用指南,不利于数字中国的实现。2017-2018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多项智慧城市标准,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等十几项标准。但目前的标准体系,缺乏在满足智慧城市需求基础上针对建筑、市政、景观等基础设施的数据标准、交付标准和应用指南等。
针对以上问题,王翠坤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牵头,其它相关部委配合,进行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从底层数据标准到项目应用标准的标准体系,规范各地数字城市建设的标准、项目审批、运营数据的联通和共享。
二、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对象和空间,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有建筑的智慧城市”。将建筑、市政、管网等实体对象和空间,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对建筑,可借助BIM技术实现,不仅能直观看到其三维模型,而且能直观展示其属性信息,比如:
1)传热性能、透光性能、隔声隔热性能、防火等级、能耗信息等属性;
2)建设进度、厂家信息、运行情况、维护保养记录等运行信息;
3)居住空置、租赁信息、室内装修等使用信息。在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对建筑运行、设备能耗、健康生活、绿色物业等进行专业高效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
三、从政府层面,推进实施。建筑模型和信息可以掌握在企业手里,但集合了城市所有实体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管网信息的城市模型,必须掌握在政府手里。这不仅关系到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也关乎国防安全。建筑行业海量数据的收集,对于新建建筑,通过工程项目建设的BIM报建审批来实现;对于已有建筑,通过BIM+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建模来实现。这些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研究和应用,从而形成全国数字城市基础数据互通的大底层。
全国政协委员李小军:科研团队自主的经费支配政策的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李小军
2019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怎么把科研工作管理方面要放手,特别是强调要给科研团队自主的经费支配政策的完善,我想放松是对的,但不等于科研经费可以随便地用,用到该用的地方去。
全国人大代表戴雅萍:关于加快推进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来源:启迪设计集团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设计集团董事长戴雅萍
(照片非两会现场照片)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聚民意、解民情、谋发展的盛会,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戴雅萍代表说,在充分调研和精心准备后,她将向大会提交一件关于加快推进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希望政府整合长三角各方资源优势,提升苏州在国家和区域中的交通枢纽地位,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戴雅萍代表表示,在会议期间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积极履行职责,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使命责任感,开好这次盛会,把苏州人民的所思、所想带到会上,把党中央的精神领会好、带回来,为苏州城市新格局、经济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张义光:“一刀切”导致整个建筑业非正常运转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张义光在赴京的列车上接受记者采访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董事长张义光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环境治理不能‘一刀切’”的提案。
在日常的调研中,张义光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简单实行“一刀切”的粗暴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给整个产业链都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挫伤了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有的地方在冬季采暖期、污染天气或上级检查期间,不分青红皂白,下达‘禁土令’或‘停工令’等‘一刀切’的做法,让许多建筑工地在冬季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较大损失。”张义光说,他发现这些被叫停的企业因为延迟工程投入使用,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
张义光坦言,由于实行“一刀切”,水泥、砂石等建材厂家也被强制限产、停产,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导致整个建筑业生态链条非正常运转。
在张义光看来,实行简单的“一刀切”,一些企业即使大量投入,实现环保达标,同样无法正常施工,将挫伤企业治污减霾的积极性。
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在经过反复“打磨”后,张义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落实建设各方的主体责任,将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应用等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张义光认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对环境治理符合达标排放要求的建筑工地和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应允许正常生产;对不重视环境治理或经治理达不到要求的,应给予停工处罚,充分发挥环境治理的正激励作用,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同步改善。
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他建议将施工环境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单独列支,确保环境治理费用投入和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对材料价格的异常波动,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动态管理文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做到公平公正。
免责提示:本文为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综合整理。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以便立即删除。
(可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活动详情)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荷载规范解密(第一季)开课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研修班火热报名中!
扫描下方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网上书店二维码 订阅《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杂志
点击“此处”可查看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微信过往文章,也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
减震技术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喜欢就置顶哦!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80327128或455323924
点击“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报名参加“第一届全国预应力技术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