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项目进展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转自:


来源:MINDARCH,原文发表于《建筑学报》2017.04

坐落于上海科技大学张江新校区的“科技塔”是校园中最高、最特殊的建筑物,占据了校园中几条轴线和校前大草坪的视觉焦点,在比邻的城市中环线高架上也格外醒目。作为“景观”的对景和“观景”的高台,这座置于校园绿化与人工湖畔的构筑物,不但是校园地理意义上的地标,更寄托了科技大学的办学精神,体现其作为一所新兴的中国顶级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成为学校的“精神地标”。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如何设定契合的设计概念,将物质之上的精神意义用建筑的手段加以表达,在这个项目里比之功能的组织更为重要。大学的定位为“科技”,我们在“科技”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引入了“地域”和“文化”,希望这座“科技塔”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技术之间建立起联系,以此体现出精神的意义。这一想法得到了校方的肯定:一方面,科技大学以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作为教学构架,肯定是当代且前瞻的;另一方面,大学教育所根植的优秀的中华文明传统,也应当在未来的科学家手中得到传承。“科技塔”就是要用当代的、科技的手段(物质),去表现中国的、人文的传统(精神)。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首先,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们选取了松江方塔园中的方塔设定为形式的原型。方塔具有文化和地域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始建于1068年的北宋年间,象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段落,其本身轻盈方正的特点也具有江南钟灵毓秀的地域特征。而冯纪中先生在方塔园中浸透的对于“传统”与“现代”的思索,提出“与古为新”的创作思路,尤其是何陋轩和北大门两处杰作中对传统 “韵味”的表达,创造性地吸纳了现代材料和技术,并通过节点的设计使得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细腻的表现力,也成为启发科技塔设计和研究的钥匙。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方塔的几个基本特征得以提炼和继承:九层塔的形制(包括塔基、塔身和塔刹的三段式构成关系)和平面在竖向的层层收分,作为“塔”的基本语汇和大框架;内核与外框在平面上的逻辑关系——内核承担交通,内外之间的空间成为观景远眺的平台;腰檐(包括铺作层)和墙面相间的立面构图,所强化出古塔“层”的特征。这些基本要素的提炼是“塔”的传统性得以确立的基因。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建筑材料的选择是重构古塔并实现精神目标的物质手段。我们有意回避了粉墙黛瓦等容易带来“传统”联想的传统建筑材料,而是选择使用钢和玻璃,用另一种反向极端的方式,营造一种全新的传统——这种传统更加接近科学家(而非文人)对传统所做的诠释——甚至特意将基础之上的主体部分全部采用钢结构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焊接拼装的做法,回避了通常楼板等构件的混凝土作业,在建造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出“科技”的特征。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材料的选择决定了构件的组织形态。遵循钢结构的力学特征,用“力”的表达引导形态的重构。为了达到更加高效的受力效果,塔身相邻层间平面轮廓进行了45度的旋转:这一旋转使得层间的支撑柱由竖直变为斜撑,从而将立面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结构外框升级为一个立体网架,如同一个紧致的晶体结构,技术和造型从而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逻辑关系。这些暴露于外的结构主框架,成为造型的重要构图元素。斜柱的截面设计为45度顶角的等腰三角形,也是为了将层间旋转后轴力沿柱截面长轴方向的结构要求转化为形式的表达,同时使铁骨铮铮的塔身在形式上显得更加硬朗明确。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每层楼面的四个角部,钢结构框架柱、梁相交接的部分成为特殊的节点。在尝试了包括转接球、类似斗拱的插接件等多种节点方式之后,我们选择采用更加贴合钢结构特点的简洁清晰的四柱四梁相交的铸钢节点,两组斜柱的三角形截面并没有交聚成一个三角形,而是有意的错开了一定距离,以增大受力截面的面积,缓解了双柱合一时截面积大幅度缩小而产生的巨大应力,并产生了一种“力”在相交瞬间迸发的形式的戏剧性。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为了强化出造型上古塔“层”的意向,每一正方形的楼层平面四边向外悬挑,拓展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整个方形平面也扩大成为八边形,形成了观景的站立空间。在外立面上以三角斜面及延伸的护栏板包裹,并采用带有退晕效果的彩釉玻璃加以强化,从而创造出类似于方塔中出挑的腰檐和铺作层的意向。塔下仰观,一个个旋转的楼层便如同花瓣飘然而落。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科技塔在许多细节的设计上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再现进行了尝试。比如外立面斜面鳞片状的玻璃围护,是出于对“瓦片”层叠铺作方式的再现,玻璃之间开放的空隙成为卸压风载的通道;每层外围的坐凳和宽厚的扶手是亭台楼阁中“美人靠”的现代版;楼梯外侧间隔50mm的钢丝锁网在绷紧内筒的结构性作用同时,以一种类似“珠帘”的半透明限定出内筒的空间边界;顶端的天线使得“塔刹”概念得以延续,变截面圆柱外包的八片翼板意在强化天线的体量。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在科技塔的地面层,采用混凝土基座的方式,建立主体塔身与大地的稳固联系。与钢结构和玻璃的精致相对立,基座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造型上融入了“莲花座”的概念,四角向上出挑如同一朵水边的莲花,承托起整个塔身;塔身底层的钢柱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则是采用了插入的三角锥体的“柱础”加以明确。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照明设计在科技塔的形象打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予了科技塔在夜晚的另一番梦幻与未来感的表情。照明设计注重与学校的文化氛围相融合,以端庄秀雅作为总体格调,表达建筑结构的张力与材质的美感。还原建筑自身的设计概念,着力于勾勒表现建筑的结构力量之美,是首要的任务。通过5000K的极窄角度白光将外框架的三角截面柱照亮,构成了富有力量感的白色网状结构实体。通过打亮半透明的钢索“珠帘”,半透明的内核则呈现出柔软的形态,九层内筒和顶部的天线呈现出色相环上1/3的色彩,同时进行缓慢流动的色相变幻。外部层间的玻璃栏板分为两个层次:楼板之上挑出的扶手栏板均匀洗亮,结合材料本身的白色釉点呈现出由明到暗的退晕;楼板之下的三角面玻璃部分则通过自然内透体现出空间形态。向上掠射和向下透射出来的柔和的白色光,随着建筑相邻楼面之间的旋转呈现出起伏翻转,既提示着建筑的块面轮廓,也形成符合建筑语言本身的层次与流动感。基座部分使用暖色光,与上部钢结构的冷色光形成色温的对比;台阶赋予星光的意向,清水混凝土的“莲花瓣”通过隐藏于座椅之下的线性洗墙灯渲染出造型的立体感,轻盈的莲花瓣飘浮于星光水面之上,湖面倒影,隐隐绰绰,平和近人。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以传统为出发点的探索,实现“当代”与“科技”的崭新面貌。落成之后,科技塔已逐渐融入整个校园现代、交融的氛围之中,成为上海科技大学地点与精神的双重地标,得到校方和广大师生的喜爱,也成为城市中往来于浦东机场和市区的车流所必经的一道城市风景。在2015年上海科技大学新的校徽当中,抽象化的科技塔立面成为整个图案的核心,其立校精神在科技塔的建筑实践中得以体现。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上海科技大学张江校区一期——塔楼(科技塔)

Tech-Tower in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Zhangjiang New Campus

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ECADI)

建筑师:刘彬

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环科路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16年

业主:上海科技大学

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建筑高度:87.3米

结构形式:钢结构框架

摄影:庄哲,钟嘉斯,刘彬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来源:MINDARCH,作者:刘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精神的地标---上海科技大学科技塔

咨询和建议,请加下方小编个人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18/12/5b328f8327/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