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结构设计-公众号2018-12-22
“转自:结构设计-公众号“
之前一篇文章中讲了BLD静弹分析的参数设置。今天我们讲讲BLD动弹分析有关参数的设置。由于部分参数取值静弹和动弹相同,建议大家通读两篇文章。相同的参数下文会提示“参考静弹分析”。经过参数的对比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
首先从PK、YJK导入BLD后,需要满足质量、周期及7个指标等参数再进行动弹分析。这部分内容参考静弹分析。
软件的动弹参数设置在“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块,我们需要设置的主要是前4个。
动力弹塑性首选项
梁/柱 滞回模型:混凝土构件建议选择修正武田三折线,钢构件选择二折线。
该界面其他参数设置参考静弹分析即可。
其他:按照程序默认设置
自动生成铰数据
点击截图所示按钮,生成塑性铰数据。
地震波
地震波的选取直接影响动弹分析结果。程序支持自动选波功能,波库包含常用的地震波。地震波数据中也给出了地震波特征周期、峰值加速度PGA、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等参数。选波要求详见《抗规》5.1.2条、《高规》4.3.5条。需要指出的是,多数软件在对地震波进行调整时使用的是峰值加速度PGA,BLD中使用的是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重点!!!
另外,客户也可以将其他程序中的地震波导入BLD。目前PKPM和YJK给出了足够多的天然波和人工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理利用这些地震波可以大大提高动弹分析的选波效率。
《抗规》5.1.4条规定,计算罕遇地震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十分重要!!!
荷载数据
初始荷载:建议勾选“使用初始荷载”
动弹分析多数时候考虑“多向地震作用”。这儿需要对主方向外的地震波进行调整。假设X为主方向,调整系数为:X*1+Y*0.85+Z*0.65。
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参考《高规》4.3.5-2条,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5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通常分析地震波的开始时间为10%*峰值加速度对应的时刻,然而程序并没有提供自动截波功能,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确定开始时间。当然小成希望后续版本中可以提供自动截波功能。处于提高计算效率考虑,地震波分析时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越短越好,时间步长一般取0.02s。
输出结果的步骤间隔可以根据分析精度要求取值,目前BLD大震分析结果读取速度大大提升,输出结果并不占用太多时间。
分析方法:只有一种,直接积分法;同样建议不勾选二阶效应。
阻尼计算方法:没得选,只有质量和刚度因子。关于质量和刚度因子法的原理可以参考结构动力学等书籍。
阻尼比:罕遇地震结构阻尼比的取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部分客户仍然按照多遇地震阻尼比取值,有些审查专家建议取0.07-0.08,大家酌情参考。
非线性分析控制参数:默认设置
是否更新阻尼矩阵:否
定义铰特性值:参考静弹分析。同理,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梁构件可以不考虑Mz作用。柱构件铰内力关系选择PMM相关。
分配铰特性值:实际上我们很少用到这个按钮,所有的塑性铰通过自动生成功能生成了。这个按钮主要用来删除塑性铰或者对于程序漏掉的构件额外添加塑性铰。
检查数据
荷载数据、铰数据:这两步主要用来检查荷载工况设置是否正确、塑性铰在初始荷载下是否屈服等。一般情况下程序不会报错,但是铰数据中有较多警告信息时需引起重视。
分析完成查看结果
弹塑性分析结果主要看3个:
(1)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不得超过1/100。
(2)基底剪力,一般为小震基底剪力的3-4倍。基底剪力不见得每个模型都能满足条件,sausage官方公众号曾讲解过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工程师可以看看。
(3)构件出铰顺序和破坏程度,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墙肢弱连梁要求。
来源:midasGen 小成
转自:结构设计-公众号 公众号:civilstructure “转自:结构设计-公众号”公众号,致力于推广建筑结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大量工程实例,介绍建筑结构知识和行业资讯,搭建一个建筑结构行业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