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建设标准约为30000元人民币/平方米。该项目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承建,运用BIM技术攻破三大技术难点。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的灵感来自“三体”,不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而是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地球和月球。
建筑师先设置了3个圆形和球体,随后假想一颗卫星的运动轨迹,在球体外勾勒一条条运行轨道,形成天文馆的建筑造型。
前段时间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大悬挑结构进行整体卸载施工,
这标志着上海天文馆
所有主体钢结构工程顺利收尾。
主体结构的施工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话不多说,
先带你看看最新高清无码照!
空中俯瞰的角度刚刚好!
↓↓↓
如果你对这座天文馆还不太熟悉,
接下来就让小编,
带你一起见识它的真面目!
天文馆位于上海临港新区,
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土建投资约6亿元。
预计将在2020年建成开放,
它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
未来在这里,
人们将能够通过仪器设备和模拟体验
真正看清星空真实的样子。
整个天文馆将包括
地下1层和地上3层主体建筑、
青少年观测基地、大众天文台、魔力太阳塔等,
拟打造全球建筑面积最大、
国际一流的天文馆。
这座科普大馆不仅成为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三馆合一”
蓝图的收官之作,
而且会成为上海临港新城的新地标。
计划2019年建筑竣工,
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
上海天文馆的主体建筑设计宣扬了
“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
反映了中国天文研究已有的丰厚积淀,
并对未来
宇宙探索仍抱有的雄心壮志。
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
共同组成了新天文馆的主体部分。
寓意着月球、地球和太阳的“三球”,
通过建筑形态、功能
和交通流线与轨道运动相互融合,
通过走道长廊将人流
自然地引入三大主题馆内。
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设计了
4条非同心圆的步道,
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
象征星系的旋臂。
主体建筑暗藏玄机,
“圆洞天窗”、“倒置穹顶”、“球幕光环”等
特色设计令建筑本身成为
一台天文仪器。
天文馆工程建设中将采用
全生命周期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示范应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态净化处理、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
导光管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
建设一座节能、智慧、生态建筑。
上海天文馆的展示主题为
“连接人和宇宙”,
将从“欣赏和体验”、“学习和思考”、“理解和感悟”
三个层次,
充分展现宇宙的“大历史+大结构”。
主展区分为
“家园”、“宇宙”、“征程”
三个展区:
“家园”展区
从我们熟悉的星空、日-地-月徐徐展开,
带领观众漫步太阳系,穿越银河系;
“宇宙”展区
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角度
全景呈现宇宙奇妙现象,
探索天体演化及运行的机理;
“征程”展区
呈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
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启发观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根据建筑特点,
主展区被安排在螺旋形的主建筑的主体中,
而在其他区域分散式地安排了
“中华问天”、“行星乐园”儿童展区、
“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
“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
上海天文馆具有
教育、研究、收藏、展示、交互等基本功能,
以“塑造完整的宇宙观”为愿景,
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
将通过精彩的展示体验和丰富的教育活动,
帮助观众完整、清晰、准确地
建立起对宇宙的总体认识,
鼓励人们
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
上海天文馆将始终致力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关注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天文科普传播中心、
宇宙科学体验中心、
科学文化交流中心和社会创新实践中心。
规划中的天文馆包括:
永久展厅、临时展厅、21米直径的天空数字剧场、
18米直径的光学天文馆、IMAX影院、
教育和研究中心、24米太阳望远镜、
青少年实践观测基地和天文台。
除了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星体之外,
15厘米折射望远镜、
帕兰子午仪等也将入驻其中,
成为镇馆之宝。
据悉,
上海天文馆将是上海首座、
全国第二座天文馆。
建成后,
随着15厘米折射望远镜、帕兰子午仪
等镇馆之宝的入驻,
专家表示
“将让更多人开始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奥妙”。
施工难点:
一是克服土方开挖底标高复杂的难点,针对垫层下有大量的地源热泵地埋管,上海建工七建集团采用BIM模拟土方分块开挖方案;
二是面对基坑面积大、作业面广等管理难点,为确保基坑稳定而坑边道路限制停车,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材料运输和混凝土泵车搅拌车停位困难;
三是由于本工程底板承台多结构形式复杂,对钢筋绑扎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过钢筋翻样的准确配料,确保了钢筋绑扎的顺利完成,同时也确保了工程节点目标的正常推进。
由于天文馆结构设计均为异形,主体结构由球幕影院、倒穹顶、大悬挑圆弧、核心筒几个主要部位组成,均为不规则的异形结构,附属建筑的设计也均以圆弧、球体等异形结构为主,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了较大挑战。
为此,设计全过程采用BIM技术,对建筑模型及所携带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各层次的处理,使得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运维由传统的2D向3D转变,设计和施工水平都显著提高。
上海天文馆将地源热泵、太阳能利用技术、照明控制系统、雨水收集利用、高效节水器具等多项节能技术集成运用。同时结合天文馆教育属性的考虑,将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通过展示手段融入展教内容,从而使得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成为大型公共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
(来源:筑龙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