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山东青岛。
这天,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盛大开幕,自信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宾朋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精神”备受世界瞩目,“一带一路”倡议再次享誉全球。
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再次影响全世界的同时,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总承包施工的峰会主会场——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也进入全世界的视线。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是上合青岛峰会的主场馆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项目地处青岛市中心,位于奥帆广场核心区域,距离青岛市委市政府1.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城市客厅、长期使用。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3.9万平方,地下面积1.5万平方。地上两层,一层层高9.6米,二层层高13米,建筑高度22.6米,屋面起翘最高点28米。原地下室结构保留并加固,地上主体为总量约11000吨钢结构,相当于22个青岛城市地标——“五月的风”的重量。
二层大会议厅是以“义”为本,以 “殿”为体,以“人文”为表。用正义、情义、人间大义,以及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来定义空间的精神。顶部圆形造型灯具以传统文化中的如意造型做为基础发展而成,寓意祥和,包容与交流。
▲2017年12月4日钢结构封顶。
工程建设涵盖土建、钢结构、安装、幕墙、装饰、园林景观、市政道排、智能化工程、音视频会议及其他专业工程。中建八局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可璋回忆起这段建设过程时依旧激动不已地说道,“这是一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战役’”。
然而,这场“战役”没得商量,无路可退,不能失败。
于是,这个展现中国气派、彰显世界水准、显示山东风格、体现青岛特色的重要外交主场,以超出常规的速度和质量迅速崛起——
8天,原有地上建筑物全部拆除并外运完毕;
46天,1.1万吨钢结构吊装完成;
30天,1.1万平方米外幕墙施工完成……
▲峰会场馆建设延时视频
▲2017年10月19日首根钢结构顺利吊装完成
▲项目的玻璃幕墙挡住了寒冷的风雪,员工在馆内可以继续工作。
▲峰会场馆建设抖音
细节之中彰显独具匠心
精工至臻,至善至美。从空中鸟瞰,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犹如一只舒展两翼的海鸥,山、城、海、港、堤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而这一切,来自于中建八局的争分夺秒、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海风中的无数次“校对”
工程距海边不足100米,如何克服海风阻力,安装巨大的飞檐铜板?“依靠机器是不行的,为了减少误差累计,飞檐必须全部手工安装。”项目技术经理韩柳林说。于是,在零下十度的海风中,项目管理人员一次次确认、一次次测量、一次次比对,才有了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扬帆领航”。
绿色建筑中的典范
主会场的金属屋面上铺设有4400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光伏太阳能,项目总工郁勇介绍说:“屋面太阳能光伏板通过铝合金夹具、不锈钢U型材、铝合金檩条固定在铝镁锰防水板上”。太阳能与UPS不间断电源配合使用,保证即便停电,大部分会议场所及其他设施正常运转,确保会议继续召开。
12小时和198根首节钢柱的故事
而讲到钢结构团队是如何用46天完成1.1万吨钢结构吊装的时候,中建八局钢结构公司项目经理付用团讲了一个“12小时立起了108根钢柱”的故事。那是2017年10月27日,当晚9点,31辆板车运载着钢柱抵达项目门口,绵延500米。项目部立即决定:8台汽车吊顺势排开,构件就近卸车,流水吊装,每隔30米安排一名管理人员,通过对讲机沟通疏导。凌晨2点,完成卸载;凌晨6点,首批钢柱装配完成;第二天上午9点,首层198根钢柱全部安装结束。付用团说:“这12小时,酣畅淋漓,一鼓作气。”
重量之最和速度之最
走进场馆的一层迎宾大厅,顶部暖色藻井发光天花,运用九为基数分隔,81块藻井,饰以图案,寓意九九归一。每块藻井重达560斤,全部由直径仅有8毫米的4根钢丝绳垂直吊起,再由8名工人推动脚手架,3名工人登上16米的屋顶安装。“我们用了5天时间完成安装,这是单位直径钢丝绳吊装重量之最,同时是吊装速度之最。”项目副经理王连正介绍道。
如今,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栖息在黄海之滨的巨大海鸥,承载着中华大地的梦想与期盼,腾飞起舞。
(来源:建筑时报 (jianzhushibao)责任编辑:金曙、时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