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的曙光
看到一个帖子着实吓了一跳,忍不住与大家分享一下:
6名工人在17天搭建6层的五星级凯悦酒店!
如何在保持预制构件“千篇一律”的情况下,做到建筑的“千变万化”,是梁思成老先生早在 60 年前就提出的装配式建筑概念,并指出建筑装配化未来必然将取代现场手工作坊式的建筑装修方式,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说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据测算,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节能、节水、节地幅度分别达到70%、80%、20%,减少建筑垃圾70%,且能节约人工5成以上。
在传统建筑工地,建造需要搭建脚手架和防护网,建筑工人化身为‘蜘蛛侠’爬上爬下,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使用脚手架、装置模板、现浇楼板等,容易产生噪音与扬尘,相应也会产生建筑垃圾;
装配式建筑则是让大部分的建筑工人从工地走进工厂,先在工厂车间里加工建筑物的预制构件与辅助钢管支架,随后批量生产,不用模板,不用脚手架,对水电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工人只要手握电钻和电焊,房子就能拔地而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今天就谈谈作为施工人员,不懂装配式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
现在很多人不接受装配式就像当初不能接受智能手机、不相信支付宝和信不过网上购物一样,十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网上购物风险大,骗子多,假货多,物流慢,收获慢,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网购。现在呢?没有这些几乎是没有办法生活的。
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人们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方式,养成了一些工作习惯和具体做法,这些思想观念、工作习惯和具体做法的改变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是如果人们思想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不愿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具体做法,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中,加快“建筑业+互联网”行动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抛弃。
可以说,谁拥掌握新技术谁就拥有未来!随着预制率的提高、构件的模数化和标准化,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节省人工的比率也会越来越大。6个人就可以半个月建造一幢6层建筑,施工人,你还没有感受到危机感吗??
随着装配式浪潮来势汹汹,人们心浮气躁,一些人热衷于造势忽悠人,而另一些人则盲目跟风,造成大家对装配式有太多的误解。
树大招风,我认为很多人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并不了解,网络上大量文章中提到的技术问题都是以偏概全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想了解装配式的施工人员有极大的误导!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击破:
误区一:国内装配式技术还不成熟
这一句话就把国内国外几十年研究装配式建筑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形成的成果统统打死了,这么说来没有一个技术可以说是成熟的,都在不断地试错、改进,如果不是不断地尝试,我想我们现在应该还住在山洞里吧!不开始做怎么会成熟?国外的现状不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吗?
误区二:从结构角度讲,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不及现浇结构
误区三:“装配式建筑成本高”
就国内来讲,成本比较普遍存在误区,往往将装配式住宅的所有成本与传统建筑的结构成本直接对比,这样的对比是不科学的。
因为采用预制件的装配式住宅的建造速度相对较快;相对于工地现场手工作业,工业化制造方式能更好地保证质量,为后期装修节省资源和时间。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于批量生产和组装,在大面积应用中优势更明显。
装配式建筑还不受冬季施工的不利影响,可冬季施工,可对构件连接处做局部围护保温,叠合楼板现浇可用暖被覆盖,也可以搭设折叠式临时暖棚,冬季施工的成本比现浇建筑低很多。
此外,因为工业化生产,装配式住宅的工地现场的湿作业、噪音、粉尘显著减少,环境效应也不可估量,所以,装配式住宅的成本要根据具体项目综合测算,不能一概而论。
误区四:工作环境改变,施工人员会不适应
风吹日晒雨淋的室外作业转移到车间里进行;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工厂的工人可以在工厂宿舍或工厂附近住宅区居住,不用住工地临时工棚。使很大比例的建筑工人不再流动,定居下来,解决了夫妻分居、孩子留守问题。
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多地使用设备和工具,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而且有利于安全:
(1) 工地作业人员大幅度减少,高处、高空和脚手架上的作业大幅度减少。
(2) 工厂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的便利性好于工地。
(3) 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4) 工厂工人比工地工人相对稳定,安全培训的有效性更强。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在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过程中,有一些技术是存在缺陷的,过程中的质量管控也不到位,所以导致作者提到的一些质量问题。但是同样的问题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就不存在吗?难道我们在讨论装配式建筑过程中就要因噎废食?对装配式望而却步吗?
(来源:筑龙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