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鸟瞰图。雄安发布微信公号 图
让我们随着无人机的镜头,在航拍视角看看这个重要工程是如何一天天拔地而起的。
这个项目有多牛?
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安装,5天完成施工现场临建布置,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0天完成3.6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浇筑,25天完成1.2万吨钢构件安装,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建设速度支撑下,雄安新区设立后首个大型建设工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日前实现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出2~3倍。未来,这个总投资额8亿元、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项目将承担起新区政务服务、规划展示、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是在去年11月22日,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三局、中海地产、中建设计、中建基金组成的联合体中标的,被外界称为“雄安第一标”。据介绍,中建联合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业务,打破了“投资人不管建设、建设者不去使用”的传统模式,这使得建设方必须站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统筹考虑,全面提升项目品质。
▲2018年3月1日,夜幕笼罩下的现场一片灯火通明,在这星星点点的灯光中,一座未来之城在冉冉升起。
高速度,离不开高超的技术支撑。据介绍,项目8栋单体全部为装配式建筑,钢柱、钢梁、钢桁架和楼面板、楼梯等构件均由工厂预制加工,运至现场直接吊装,减少了钢材用量、节约了用水,也使信息化管控成为可能。每个构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张贴二维码,让建筑有了“身份证”“说明书”,实现了全工序全过程的大数据管理;运输、吊装、施工等也都预先在信息系统中排兵布阵,防止“打乱仗”。该项目还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上线了智慧建造系统,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全景监控、进度管理、物料管控、环境能耗监测、无人机航拍等功能。
高速度,更要在安全上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除了建立安全培训基地、为一线安全员配备智能化安全帽、照明头灯之外,还在国内建筑业中首次引进了安全生产情绪识别系统。工人站在摄像头前,系统就会记录其面部肌肉的微小振幅和频率,计算分析其潜在情绪,对超过限值的工人,项目将做好安全培训、心理辅导工作。
▲2018年3月15日,景观园林建设大面积展开,装饰装修进入收尾阶段。
作为“雄安第一标”,建设要提速度,品质也要上水平。项目秉持“海绵城市”的理念,营造了“雨水花园”,利用下凹式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源;采用了超低能耗建筑做法,降低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建筑窗墙比例,设置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还拟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自主净化。
“这个项目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是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项目运用的新技术将在今后新区的整体建设中大面积推广,也将为我国民用建筑大规模使用提供示范和先例。”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筑龙B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