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形态钢结构设计培训班

首页 建筑结构-公众号 建筑结构丨积淀、传承和创新:缅怀“艺高胆大、勇于创新”的程懋堃设计大师

建筑结构丨积淀、传承和创新:缅怀“艺高胆大、勇于创新”的程懋堃设计大师

积淀、传承和创新

——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过程看北京院的技术文化传承

作者:周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上篇回顾:积淀、传承和创新:缅怀我国老一辈著名结构抗震专家胡庆昌大师

程懋堃大师

指导九洲体育馆设计的BIAD四代院总之一

程总作为当代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大师,始终活跃在行业领域的最前沿,在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堪称一个时代的行业标杆。

程总是创新型大师,他对新技术推广不遗余力,80年代初,他在西苑饭店中全国首次用沉降后浇带替代沉降缝,之前的工程都留了永久缝。其他创新技术还有: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大板技术、大直径灌注桩、钢筋机械连接、预应力叠合版等等。对于CFG桩、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等新技术刚出现时,他都积极倡导并在我院的工程中先行实践。

今年6月20日程总远逝洛杉矶,他的离世给了行业很大的震动,看到大家与我一样发自内心的伤痛和悼念,情理之中但还是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几万人阅读了先生去世的悼文,有相识的业界院士、大师,有不相识的年轻工程师,大家评价先生“最尊敬的一代宗师”、“睿智率性结构泰斗,学贯中西后辈楷模”、“艺高胆大冠华夏,道广心细启后人”……大家在赞誉先生“艺高人胆大”的同时,都曾强烈感受过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后人的启迪。

程总常说“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一个指导他的工程师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所以说到程总的成就要追溯到他的老师——杨宽麟大师。程总师从杨宽麟总工,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跟随杨老总来到北京。杨宽麟总工是传奇人物,上海圣约瀚大学文学院毕业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17年归国,与关颂声、杨廷宝建筑师一起努力,把设计权从“洋人”的霸占中夺回来,四人合办设计事务所,他是其中唯一的结构工程师。1949年,坚决拒绝赴港台定居工作之邀,选择留在祖国大陆奉献自己的力量。北京工人体育场、民族饭店、和平宾馆、新侨饭店、清华图书馆扩建工程、上海一百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都是他的作品。杨宽麟总工学术功底深厚,而且富有勇于探索创新的作风,在设计中倡导和力行“最节省材料的坚固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是新中国第一代结构设计大师。

杨宽麟总工豪气过人、悉心教导栽培年轻人。照片为1951年师徒合影,可以看出来程总是最淘气的弟子,老话儿说“淘气的孩子有出息”,真是没错。

1951师徒年合影(前排杨宽麟,后排左二程懋堃)

1954年程懋堃设计绘制的北京百货大楼图纸,图签右下角上面的是杨宽麟印

杨老总视程总如子,程总也学会了杨老总艺高胆大的本事,被业界誉为“程大胆”,程总在回忆杨总时说:“杨总让我受益最深的是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基本上没有结构做不到的事,二是不能迷信书、迷信规范”。他如杨老总一样,同样成就了自己一生不平凡的事业。

师从程总20余年,有太多珍贵的回忆。从知道先生病重,生命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之时起,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1993年毕业工作的第一天,恰赶上程总讲课,讲刚发布的院技术措施。以前听说过程总的“威名”,果然是见识到了,课前要占座,上课时所有人都埋头记录。虽然我毕业时研究生数量还不多,自己在学校的功底还是扎实的,但没想到理论和实践有如此大的差距,一上午程总洋洋洒洒,但我基本上没听懂什么。只有程总的那句“没有做不到的结构”给了我最好的启蒙,让我看到北京院结构的名不虚传,那就是只要建筑师构思出了合理的方案,我们结构专业就应该有能力、有本事去配上结构,这也就是后来网传的大师“语录”:“只有建筑师想不到的,没有结构师做不到的”。启蒙教育让我看到了目标,也觉得山很高,要努力去攀登。

1996年有幸跟着程总做了首都规划大厦初设,国内第一栋由我们本土设计师团队设计的200m高的纯钢结构。程总、毛增达主任工、张学俭副所长是结构负责人,所里挑出我们几个手脚利落的年轻同志跟着干。干此工程时,虽然我很努力,但还受到了程总的教训。1996年用电脑画图的人还很少,一个组一台机器,我的图全用电脑画的,自己觉得还是挺美的。初设完成后大家的图都交给程总审。程总叫我过去找他,我去了,程总态度严肃地说:“你想什么呢?!”原来我画的钢结构整体剖面多拷贝了一个楼层,那时还没有自动标注,尺寸是用拷贝的方式写的,我的数标注是对的,但50层的房子我居然多拷贝了一层,程总数出来了。我是被程总吓着了,从上学开始我们这些清华学生就没有被人训过,我心里很委屈,觉得自己标的数没错不是什么大事,但程总严厉的态度让我看出他的不允许。从此,我老实了,每次图纸交审前,不管是交给谁审,我都会认真自查,避免粗心的小错误。后来很多带我的工程师都认为我算是靠谱的年轻人,接着几个十几万平米的工程,我画的墙柱、梁大平面,自己认真画,画好后自查没问题才交审,审核、审定后几乎没有图面错误。他们夸我,我自己明白我是被程总狠狠训出来的弟子。多年后,齐五辉总工跟我说起程总对他的教育,我才知我还算是“幸运”的。齐总的第一张图画被程总骂得“狗血淋头”,我比齐总的“待遇”还好一些!“严师出高徒”,齐总也在去年成为新一代设计大师,看样子古话说的没错。这个工程遗憾后来没有实施,但我很庆幸入行阶段有机会感受了先生的“教训”。

后来程总看我踏实了,跟我说:“你的名字里有个笋字,笋就应该冒尖”。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没有像程总希望的那样冒出尖来,但我知道了做结构设计首要的是踏实,像程总那么大的本事都严谨踏实,认真画好每一笔线、每一张图,练好了基本功才有资格冒尖。我努力地跟着北京院结构这支“精锐”部队稳步前行。

2008年北京勘察设计协会邀请我给注册工程师讲课,我觉得工作太忙不想去,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当过老师,心里没有底。程总知道后建议我去,他说讲课有利于技术成长,要讲好课首先要多了解行业动态,学习、总结行业内的设计经验,包括国外新的动态,再者现在很多人忙于工作总结的时间很少,如果去讲课就会促使自己把工程体会和经验总结好。2009年5月,我讲了第一课关于地基基础设计,我学习了程总的讲课风格,结合了自己的设计实例。虽然做了充分准备第一次还是很紧张,没有想到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一位上海来的学员课后激动地与我交换名片,她是一个设计公司的高管,说我讲得太好了,以后还要来听我的课。看样子听程总的没错!之后这些年,我受邀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授过课,还是北京协会的必修、选修主讲专家。授课内容涉及全国技术措施、建筑抗震、地基基础、超长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9年来培训人次2万余人。我的讲课重点在于对规范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设计,受到各地学员们的好评。很多学员听完课后来问具体的工程问题,还有的课后打电话咨询疑难问题。有一次有个学员激动地说:“您讲课跟程懋堃大师很像,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我说:“对呀,程总是我的老师,我就是学的他的风格。”

2009年标准院请程总主编全国技术措施混凝土和地基基础分册,因为程总主编的我院的技术措施在全国深受欢迎,很有影响力,销售了三万多本,有的大院直接采用我院的技术措施,北京市也据此出版了技术细则。当时正好赶上我们专业主要的规范都在换版,程总已接近80高龄,有点儿担心自己的体力不足。我们说服程总出山,因为北京院的设计理念受到大家的欢迎,编制成全国技措可以把设计理念推广到全国范围,让更广大、更基层的设计人员了解,从中受益提高。程总接受了这项任务,三年的时间很长,工作繁杂,在此期间,我们紧随各本规范的脚步,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正式版,每一版都认真核对分析协调,因为措施的编制原则是为大家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提供帮助,所以规范是依据。

新版全国技措将北京院及其他参编大院成熟领先的设计经验结合起来,融合一致,并与新规范全面衔接。最后经过主要规范的主编、全国各大设计院总工、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们的审查,形成统一意见出版发行。措施的编制原则是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或是规范没有解决的问题给大家提供思路。唯有关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章节,程总很担心审查时会被否决,因为跟混凝土规范有出入。没想到此章节受到审查专家们的热烈欢迎,包括混凝土规范的主要编写人徐有邻徐先生。规范需要延续性,很多公式换版时不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规范往往是折中的产物。审查专家一致认为技措这一节非常好,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弥补了他们心里的遗憾。审查顺利通过,后来出版时为了不跟规范公式有明显的冲突,在语言上做了合理的处理。

技措出版后进行了全国宣贯,当时程总已是82岁高龄,在北京和杭州他首讲《编制技术措施的目的——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条文》,我续讲具体的条文理解。宣贯受到了结构工程师们的“追捧”,很多学员都反映耳目一新,从没有听过这么有启发的专业课。

2012年6月在杭州宣贯全国技术措施,82岁高龄的程总课后给学员“粉丝”签字

程总的讲课受到院内外结构人员的欢迎,很多热门的专业网站登载了他的文章,称其为“程懋堃语录”,还有的称其为“武功秘籍”。程总是多思考、擅总结的总工,他的文章如他的讲课内容,“实战”操作性很强,所以深受大家的欢迎。2012年全国技措出版后,程总告诉我他想出版文集,希望我能协助他。我很愿意,能为大师做这件事情是我的幸运,这是他宝贵的技术思想总结。我从老师那儿抱回来了厚厚的讲课课件,内容很丰富,有时整理出条理还真是不太容易,从中也明白了程总的讲课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每次讲课前,他都要准备一个多月,把觉得对我们有用的都进行认真的梳理,国内外的资料广泛搜集,尽可能地将其所学传授给大家。《文稿集》整理构思有两年时间,中间程总着急过,还说了这样的话:“想写点东西,把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可是一是自己不抓紧,二是需要有好的助手,但我看上的都是业务骨干,忙得要命,所以一直拖下来了。”我知道这是程总在鞭策我,2015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终于出版了文稿集《创新思维结构设计》,全书共四个篇章,第一篇设计思想、论点选编,第二篇发表的主要论文汇编,第三篇随笔,附录是一些报纸杂志的报道。这四部分基本上能反映出先生主要的设计思想和理念,附录加了先生的随笔和报纸杂志对他的采访,比较全面反映出先生学贯中西、幽默风趣、睿智创新,“艺高人胆大”的特点。《文稿集》一出,立刻受到业内高度赞扬和关注,在2016年初《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杂志社举办的第一届结构工程师们喜爱的书籍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专业指南书籍之一。《文稿集》让读者从全局上把握结构设计的安全和经济性问题,领悟到许多启示,获益匪浅。

对我来说很幸运,在整理过程中我反复思考、学习了大师的设计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程设计体会,把自己实践大师理念的很多工程案例也写进去了,是对自己设计工作的一次系统梳理。

很多行业内人士,有设计大师也有刚从业的年轻工程师,在悼念程总时都提到学习这本《文稿集》的收获,感谢程总的教诲。我从内心里欣慰,能帮助老师整理了这本书,是他留给我们的技术和精神财富。2017年6月27日,老师安眠时,夫人在他手中放了一本《文稿集》,永生陪伴,《文稿集》成了我对老师最好的纪念。

先生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最后他用远去再次昭示我,给我以启发。因为先生远逝洛杉矶,安眠于洛杉矶玫瑰岗,很多老友、弟子没有机会送别他,单位7月5日召开了内部追思会,我们不仅表达哀思更重要的是传承他的精神。各位大建筑师、大工程师们追忆程总,回忆与先生相处的往事,先生的超越本专业的大局观、学贯中西、多才多艺、率性真言、全心全意服务业主、服务社会的精神,让与他交往过的同仁难以忘怀。尤其让各位建筑老总们难以忘怀的是他高超的技术水平助力建筑师完成不凡的事业,让他们感怀:“在北京院做建筑师有程总这样的结构支持很幸福”,他们希望我们专业传承大师精神继续结构技术的辉煌。

(《文稿集》2015年10月出版后,2016年3月很快第二次印刷。再印时封面进行了调整,并修订了一些笔误内容,目前已脱销正在进行第三次印刷)

作为后辈代表,感于各位前辈的嘱托,我的发言如下:

“我向各位老总汇报一下我们后辈做的“普普通通”的建筑,这些项目对于北京院来说是普通的,算不上难也算不上大,我们如何在程总的点拨下把每一栋建筑做出精彩。

辽宁省博物馆项目,第十二届全运会配套文化项目,同期进行的还有三个场馆,四大场馆规模一致,设计条件基本一样。在前期配合中,我为四大场馆统一确定了地基基础方案,把之前选择的桩基改为天然地基加CFG桩处理地基。去开方案论证会前,我去请教程总,程总看了勘察报告,肯定了我的方案,所以我特有信心,一下就说服了甲方、专家和其他三个馆的设计师。四个场馆共四十万平米,为业主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造价。此工程获得了2016年辽宁省优秀工程、北京市优秀工程、住建部行业一等奖和鲁班奖。

还有今年年底将要竣工的首创丽泽商务区项目,大型城市综合体,四栋高塔,最高的一栋200m高。在前期配合中,我看完勘察报告后发现基底下是20多米的卵石,卵石下是岩层,当时方案选择的是桩基,因为国内200m高建筑非岩石地基都采用的桩基。师从程总,感受他的敢于创新,所以我马上想到这么好的地基条件是否可以采用天然地基呢。我马上向齐总请教,齐总赞同说可以,我又去找程总,程总也赞同,他说地基基础还当慎重,尤其对于岩土咱们再请教一下勘察院袁丙麟大师,我去向袁总请教,袁总也赞同我的想法,并且说若用桩基施工时还会扰动岩层造成岩层风化,反而是天然地基更安全。业主听后非常高兴,邀请了程总、袁总、齐总、李国胜总工一起开了论证会,还顺便把抗浮水位降低了4m。此方案的调整可至少节约工期3个月,甲方的房地贷利息是每天200多万,这样算下来至少节约资金1.8亿,还没有包括桩基的造价和抗浮措施节约的费用。首创丽泽是丽泽商务区先行的项目,后来紧挨我们的一个大项目与我们的高度一样,业主知道我们做的天然地基来了解了设计情况,但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多花钱保安全,这么高还是做桩基吧,别冒险。一直到看见我们的首创丽泽安然无恙地矗立在那儿了,才跟着改成了天然地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程总对我的引导和支持不仅给首创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对丽泽商务区后续的项目起到了引导作用,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先生一贯倡导的绿色、经济、相同条件下用最少的结构代价完成建筑作品的理念。

2013年8月,与袁丙麟大师、程懋堃大师在首创丽泽项目的地基基础咨询会上

这两个工程对于北京院来说不算高、难,但对于业主来说每个项目都是重中之重,辽宁博物馆是省重点工程,首创丽泽是首创最大的项目,我们经过程总的点拨,把“平凡”的工程做得精彩,让业主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也得到了业主对BIAD技术实力的认可。这只是程总点拨我的两个例子,程总一直工作到2014年去美国前,找他请教的业主和设计师不计其数。不少业主在程总去美国后,遇见难题还要程总的电话,坚持要向程总请教。经程总的指点,每个工程的改变加起来,该是多大的社会财富啊。与程总有过交往的业主,都是由衷钦佩、赞叹程总,他是我们强大的技术后盾,教会了我们在创新优化中完成每一栋结构。”

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北京院柯长华、齐五辉两位大师相关事迹,敬请关注!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倾情代售全球首款“座”包

点击此处可查看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微信过往文章,也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喜欢就置顶哦!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80327128或455323924

点击下方“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研讨暨工程摩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钢构人的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搜索工程类文章,就用钢构人网站。 https://www.ganggouren.com/2017/08/45c87fa4f7/

钢结构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ganggou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71762152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35674572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