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印度IS 1893标准采用两级地震水准:最大考虑地震(MCE)及设计基准地震(DBE)。最大考虑地震(MCE)为50年超越概率2%,也就是2500年重现期的地震动,印度标准中全国分为四个地震区,将最大考虑地震(MCE)的地震区系数Z给出。地震区系数为水平地面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然后将最大考虑地震(MCE)的地震区系数除以系数2得到设计基准地震(DBE)的地震区系数。设计基准地震(DBE)为50年超越概率10%, 475年重现期的地震动。也就是说,同一场地,MCE地震区系数是DBE地震区系数的2倍,详见表1。
表1 地震区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IS 1893根据土的性状和标贯击数将主要组成地基土类型分为三类:类别Ⅰ为岩石或硬土;类别Ⅱ为中等土;类别Ⅲ为软土。通过IS 1893的反应谱可以看出,场地放大系数谱的峰值βmax=2.5。在同一地震区,不同类型土的场地没有对地震区系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地震区,不同场地设计反应谱的峰值是一样的,仅是反应谱的水平段长度不同。这与中国目前执行的抗震标准GB 50011理念基本相同,中国场地放大系数谱的峰值βmax=2.25。但最新的中国标准GB 1803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将场地放大系数谱的峰值βmax调整为2.5,另外以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PGA为基准,对其它场地类别采用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Fa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PGA进行调整,Fa的取值详见表2,这将是下一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方向。
表2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F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S 1893中设计基准地震(DBE)为475年重现期地震,该标准未考虑场地类别对地震区系数的影响。中国标准GB 5001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采用平均场地(Ⅱ类场地)上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也就是重现期为475年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面峰值加速度)表征,称为抗震设防烈度(基本地震)。印度标准中等土与中国标准的Ⅱ类场地基本一致,所以印度标准的设计基准地震(DBE)与中抗震设防地震水准一致,其动参数可以直接对应。根据基于中国标准的表3及表4,印标设计基准地震(DBE)的Ⅱ、Ⅲ区与中国标准6度(0.05g)对应;Ⅳ区与7度(0.10g)对应;Ⅴ区与7度(0.15g)对应。
表3抗震设防烈度与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
|
|
|
|
|
|
|
|
|
表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的峰值加速度范围
|
|
|
|
|
|
|
|
|
|
|
|
|
|
印度标准IS 1893结构设计水平地震系数Ah=ZISa/(2R.g),式中:Ah-设计水平地震系数;I-地震重要性系数;Z-最大考虑地震(MCE)的地震区系数;R-响应折减系数;Sa/g-加速度谱系数,也就是动力放大系数谱。
印度标准规定对于深度30m及以下的地下结构和基础,设计水平加速度谱值应取结构设计水平地震系数Ah的一半;对于位于地面及30m深之间的结构和基础,其设计水平加速度谱值在Ah和0.5Ah之间线性内插。
中国标准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地震作用的取值,应随地下的深度比地面相应减少:基岩处的地震作用可取地面的一半,地面至基岩的不同深度处可按插入法确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规定地表为基岩面时,基岩面下50m及其以下部位的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可取为地表规定值的1/2,不足50m处可按深度由线性插值确定。
中国标准以基岩作为基准,而印度标准采用地下30m深处作为基准,不管是否达到基岩。
-THE END-
来源:一带一路土木人,已获得授权。
欢迎关注兄弟公众号”一带一路土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