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欢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工程结构专家、勘察设计大师。上海的城市标志东方明珠塔的设计总负责人,印尼雅加达塔(558米高)设计总负责人,上海金茂大厦业主的设计顾问组组长;作为主要设计者,第一次将30米直径天线卫星地面站成功地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1963年,江欢成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即来到上海,对这个城市最深的记忆就是它的变化。在他看来,上海的发展有着“高、大、新、快、美”的显著特征,“正朝着理想的方向生机勃勃地发展着。”
1998年,江欢成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内成立JAE(江欢成建筑设计所),2005年改制为股份制民营有限公司。JAE的前身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东方明珠设计组、金茂大厦顾问组、雅加达塔设计部和第五设计所,始终专注建筑的创新、优化,在打造优质创新作品的同时,亦积极参与对老旧建筑的修缮与优化。
江欢成院士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希望不远的未来,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资源配置、财富管理、信息交互等方面都达到和谐,能够更加宜居、宜工。“人类如今能够‘上天入地’,但是要敬畏自然。既要以人为本,更要自然和谐,适应自然。要节约水、土地、能源,要环保,做到可持续发展,留点东西给后代。”
江欢成回忆道,年轻时他一家人住在凤阳路的弄堂里,14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做饭洗碗都得排队,但邻里关系很融洽,出去都不用锁门,而今这样的生活场景大多已不复存在。这让他有些失落,“城市大了,人孤独了,关系疏离了,一些历史的、传统的、美好的东西被遗忘了。”
这类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案?他回答,“就是我身体力行在做的事,优化和创新。”
老建筑的保护更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东方明珠的成功。土木建筑看起来很传统,但每个项目都不同,需要创造性。”江院士认为,对于建筑师而言,创新非常重要。
他强调,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思考,不随波逐流、一哄而上,不刻意地标新立异,要追求合理,尽力做出更好的适应中国本土环境的建筑。这些年来,作为结构工程师,江欢成在上海主持、参与打造了东方明珠、上海卫星地面站等众多现代的、颇具创新意义作品,同时,也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老旧建筑等进行了优化。
2001年,在他主导下,JAE对建于1954年的上海展览中心进行了大规模修整,保证了项目“修旧如旧”;2002年,JAE作为技术顾问,联合其他合作方将上海音乐厅整体抬升3.4米,移位62米,为延安路高架让道;对思南公馆优秀建筑的保护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思南公馆的改造保持了内外原貌
江欢成透露,对于思南公馆的改造,是在保持内外原貌的前提下,采用钢板和钢丝网加固墙体,内压钢管桩加筏基取代原有条形基础,木楼板均改为混凝土楼板阁楼的木架,用钢架包木板进行置换,思南公馆迎来新生。
江欢成坦言,由于时代、财力的局限等诸多原因,自己力所不及,会有些遗憾。例如,平移的上海音乐厅未能完全维持原有的建筑形态;举升上海展览中心主楼8米的建议几近拍板定案,最后仍然未能成真。但客观地说,在他的努力之下,这些老建筑经过改造、修整之后,也都如人们期待的那样,重新焕发了光彩。
江欢成手绘天空城市平面图
“天空城市”,是生命力的载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让日益“孤独、疏离”的城市达到“和谐、友善”的状态,江欢成院士正在为“天空城市”这一构想而燃烧心血。
他说,自己所理解的建筑设计的“本义”,就是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生命力这个词说起来有点抽象,但是具体来说,建筑应该创造一个环境、一种空间,让人在里面生活,可以和他人、和自然很好地沟通、融合。”天空城市就是这种生命力的载体。“人们因为生活工作的需求,有了建筑,有了建筑就要有道路。道路、建筑成为经络,就形成了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等原因,大城市势必会往高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虽然解决了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等方面的问题,但能耗高,效率低、安全性能低、淡漠的人际关系……也成了弊端。
江欢成认为,很多建筑师都意识到了高层建筑的弊端所在,也为改善这种情况不懈努力,比如建筑物之间的天桥、森林城市、香港中环商业设施等,都有所进步,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改善,没有抓到要害。
在他看来,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三维的、立体的,也就是所谓的“垂直设施市政化、高层建筑多层化”。按照他的构想,天空城市将好几栋高楼通过垂直交通捆绑为一体,通过叠层使得高层变成一个个很丰富的多层建筑。就像一个小镇,它可以把高楼架空,把地面还给居民,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可以亲密接触、和谐共生。
“我的梦想是共享,是社区活动中心。许多人留恋身居高层的所谓尊贵,我更珍视多层的安全和居民的交往。”
事实上,在他之前,很多人都有“往高处发展”的想法,但冯仑的立体城市、远大的天空之城至今都没能实现。
江欢成坦言,天空城市目前也还只是构想,远没有达到落地的阶段,甚至还没有找到可以合作的开发商。不过,他很乐观,“晚年能做成一件事就很好了。人一辈子能做成、做好的又有几件事呢?天空之城其实很难完成,但我把这个理念到处宣讲,甚至申请了专利,希望能够获得支持和理解,得到机会,和年轻的建筑师朋友共同完成。”
“在我有生之年,如果能够做成这件事,我就会很开心。我没有很大的理想,可以说这是个终极目标吧。”
江欢成手绘天空城市剖面图
“作品不可能完美,只望少些遗憾”1938年生于广东梅州,1963年春从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从事建筑行业54年,江欢成院士取得了太多令人崇敬的成就。除了众所周知的东方明珠,他还主持设计了上海卫星地面站、印尼雅加达塔、上海海陆空大厦、上海湖北大厦等项目,声名享誉海内外。不过,他谦逊地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地方。他甚至没有和记者聊一聊东方明珠。他觉得自己只是“碰巧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有了点光环而已”。
江欢成坦率地说,走上建筑之路纯粹是机缘巧合。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读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一下子点燃了江欢成心中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下定了“我要去盖房子”的决心。但由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录取分数非常高,他谨慎地选择了土木工程系。
他来到上海也是一个偶然:1963年毕业时,他只想去包头、兰州这些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却分配到了上海。回忆过去,80岁的江欢成很是感慨,“人一辈子,总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就这么走下去了……这条路很偶然,但我现在不后悔。”
江欢成在2004年创立了JAE,至今仍坚持每天工作,甚至常常加班、出差,精力比年轻人还充沛。
“我属牛,牛的乐趣在于耕田。”江欢成幽默地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在建筑行业坚持了54年之久,是属牛的关系。但事实上,这一切缘于其发自内心的兴趣,“我真的很爱设计。设计是创造性的劳动,它给了我很多乐趣,让我更年轻。”
因为热爱,他没有考虑过何时退休,“要做到不能动时。我会一直做下去,这是我的工作。”对于作品,江欢成坦言,“不可能完美”,但一定要保有不断探寻的精神。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得好些、再好些,希望少些遗憾。
来源:澎湃新闻。
广州第一高楼——530m广州东塔交付使用之际,回顾项目特点及设计关键技术
点击“此处”,可查看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微信过往文章,也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微信小店订阅期刊杂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官方微信
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n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 455323924或80327128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杂志社新推出减震技术微信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如果你喜欢我们, 记得把“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微信置顶哦。 点击下方“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查看“第六届全国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技术交流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