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抗浮事故事例:
-
某住宅小区,一、二期共50万m²,小区17栋塔楼。地下两层,地上34~40层,2008年4月至10月陆续开工,2011年4月陆续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抗浮问题均未发现异常,用户收房过程开始陆续发现其中一栋的裙楼抗浮板出现开裂、渗水,而后出现裙楼与主楼交界处梁、板出现裂纹。(膨胀土地基持力,地势高低,地表水浸润,盆汤效应)
-
某住宅,1~3号楼及地下车库,地下2层、地上22层,未设计抗浮锚杆等措施,计算分析抗浮力满足结构要求。2010年11月验槽开始,2013年4月交工。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及验收未发现异常,竣工验收未发现异常。2013年底,逐渐发现纯车库部位抗水板开裂、主楼与纯地下室交界部位梁开裂、局部柱裂纹出现。(裙楼地基持力层、回填土施工质量)。
-
一住宅楼,分一、工程二期,一期设计2层地下室,卵石地基,钢筋锚杆布置。竣工验收即发现地下室抗浮区板开裂。
从勘察、设计、施工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谈我们需关注质量要点:
一、地基勘察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确定。按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4条第1款第6项)“岩土工程勘察应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法水位。
目前存在问题:
-
1、成都市地铁的施工,沿线周边大量降水,近期钻探成果中,显示地下水位偏低;
-
2、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大搞建设的阶段,使得地下水位降低严重。
二、设计
我们需要注意目前有几点问题:
-
纯地下室未设抗浮时的复核,提醒设计是否综合考虑了各种参数和影响;
-
设计的抗浮参数如标准值、设计值的确定是否规范;以便于质量控制或检测采集数据。
-
专项设计与原设计的沟通情况,方案是否经由原设计认可。
-
几点有待商榷的设计问题:锚杆与抗浮板共同受力的理念;锚杆均匀布置的合理性;锚杆设计以“防”为主,“防”不了后的预控,即“防”与“疏”的理念;专项设计存在的漏洞。
三、施工
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 →钻孔→锚杆制作(HRB400HRB500热轧钢筋)→放置锚杆→拔管→填砾石→压力注浆→二次补浆→ 质量检查
-
1、锚杆制作中钢筋焊接不牢,出现并筋或散架现象,造成单根锚杆无法整体受力,影响抗浮效果。另外,未分析地质条件,未考虑方案设计中锚固作用的不利土体(即达不到计算参数的土体),而对锚杆适当加长。
-
2、在抗浮区范围平面定位放线中,常常发现异形位置布点不到位,抗浮区边缘距离偏大,抗浮区外围出现抗浮盲区。在实际放线中,很多施工人员机械地认为施工平面图中在某一区域布置了几根锚杆,而没有考虑平面分布计算中设计人员边角调整的疏忽或不合理性。锚杆施工人员往往错误的认为总的锚杆根数满足设计要求就可以了,局部密集、局部偏大不影响抗浮效果。
-
3、钻孔及清孔,监督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现场监理人员或施工技术人员,在锚杆成孔过程中对质量控制情况把握不准确,没有质量检查意识,误以为孔位正确,深度到位就可以,而对清孔环节概念模糊。(特别是岩土地基)
-
4、砾石填充:
1)砾石中含砂、含泥的问题(堵塞压浆孔);
2)不填砾石的问题(配合比不当影响强度问题);
3)岩土地层砂浆配合比的问题。
-
5、注浆阶段的质量问题更是林林总总,如压力不足,断浆时间太长,注浆不到顶,未进行二次补浆,甚至漏注浆等问题。工程各方过程质量控制稍有疏忽,即难以到位。在抗浮锚杆质量验收中,我们经常发现因开挖暴露出的锚杆周边,注浆体不成型,直径不足,孔口注浆未到设计标高或不饱满,或钢筋束晃动,曾经更严重的,可以直接将锚筋拔出的情况。
-
6、地基清挖及成品保护中。在抗浮区地基捡底清挖中,也常出现锚固段土体超挖,扰动土体,造成锚固端土体严重受损或钢筋周边填土,造成钢筋无保护层,钢筋长期永久暴露于土体中,影响受力或留下永久缺陷。还有钢筋受到施工机械等水平力推动,注浆段断裂,锚固段破坏而晃动。这些因锚杆周边土体的后期施工造成的锚固体缺陷,也是现场各方责任主体容易忽略的问题。
-
7、记录混乱,不真实。
拔管
锚杆锚入地板成型
防水节点
柱体成型
地基捡底对锚杆的损坏
柱体不到位、钢筋保护层缺失
砂层中锚杆成型、锚固体损失
砂层中锚杆成型、锚固体损失
柱体接桩不规范
极差的锚杆成型与锚固
四、锚杆试验
-
基本试验(极限抗拔试验,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通过极限拉拔试验得出极限拉拔力值。试验荷载:极限标准值(2倍标准值)
-
验收试验(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按《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2-2005,检测数量锚杆总数的5%,不少于3根,最大试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5倍。按《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5根)”。
五、几个注意的问题:
1、《建筑边坡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附录 C 锚杆试验——C.1.3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2、由此涉及时间间隙与强度数据依据的提供。检测条件与施工进度的冲突,造成检测混乱。
3、设计为每一锚杆承受一定区域反力,试验为单杆轴向拉力,检验的主要是锚杆与土体间的粘结锚固力,检测理论与受力模型有区别。
不合格锚杆的处理
当检测不合格时:
-
按边坡规范: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不合格时应全数检测。
-
按锚杆(索)规程:验收有不合格时,应增加锚杆检测数量。抽检数量为不合格锚杆数的3倍。
来源:豆丁施工。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官方微信
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n
合作/投稿/转载请加QQ:
455323924或80327128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杂志社新推出减震技术微信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点击下方“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可查看微信历史信息总目录,并可通过关键词搜索你喜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