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只聊建筑师的未来
好吧,我承认这是标题党,原本想定的题目是“论地产设计师的倒掉”。
中国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持续了将近20年,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仿佛一夜之间,塔吊林立,尘土飞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不到20年的时间,盖了比前2000年还要多的建筑量。个人认为,以朱镕基1998年商品房改革为开端,到2015年大面积的房产公司高管辞职创业为信号,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也意味着一个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曾几何时,中国富豪榜上变换的都是房产巨头的王旗,现在慢慢被各种互联网新贵及新兴产业领袖挤下神坛,硕果仅存的首富(首负?)万达也时不时的面对各种质疑,各种挑战。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经历波峰波谷,到2014年哗啦一声断崖式栽了下来,几乎变成了一个烫手的鸡肋,政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银行金融机构避而远之,谈房色变。老百姓原来的两大投资渠道房市股市都失灵,没油水可捞了,对买房投资兴味索然。所谓的刚需也是买得起的都买了,买不起的照样不买。开发公司老板以前大都是政府座上宾,招商引资VIP,这些年也不行了,忽然就像韦春花人老珠黄没人理了。
这是激荡的中国地产20年(不到),野蛮生长,快速催熟,成有其理,败有其因。(本篇不展开论述,切正题)
史上最辉煌的一段中国建筑设计史就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
这十几年,得益于上述的快速城镇化和造城运动,一大批的建筑设计行业从业者踏上了这趟东方快车,披荆斩棘,披星戴月,披头散发,创下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我们已经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设计公司(人员最多),全世界最多的设计任务(设计费不多),全世界最不辞辛苦的从业人员(一直想用这个词代替建筑师,因为大部分人只能算从业人员)。
这样一个历史机遇下,不光一将难求,千军也不好买,各大设计工厂的HR们清一色的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人才
人才
人才
人才就像喷嚏,不是你想打就能打出来的。于是各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老八路新八路,应国家之所需,急社会之所急,开足马力,只为
造人
造人
造人
造人弄不好就变成造化弄人了。
建筑设计人才需求的顶峰出现在2011-2012年左右,大家都知道2008年国际上有个金融危机,本来那个时候房地产也好,设计行业也好,已经岌岌可危,很多单位等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正愁没人教,天上掉下个汉堡包,4万亿红包扑通一声砸过来了,只见微信群一阵骚乱,知道出大事了。4万亿加上延伸效应,十几万亿基本上直线曲线的都进入了房地产。富豪榜房产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好日子基本上发生在那段时间,前所未有的不差钱,很多奄奄一息的公司一下子生龙活虎,满眼放光,充满了强奸欲望。设计公司水涨船高啊,扩扩扩,招招招,千人公司,百人公司,俯首皆是。
房产公司,抢人!设计公司,抢人!策划公司,抢人!代理公司,抢人!
这么多的需求,造人工厂的老教授们讲师们唾沫横飞口水说干了一时也造不出来啊,于是乎一夜之间,开挖掘机的,精修潜艇的,航母打蜡的,都改行做建筑了。
这里再延伸两个子行业:建筑效果图与建筑模型制作
这是两个基于设计辅助的细分行业,其实在学校里边,这是建筑学的必修内容,学生们建筑表现的好坏,直接是设计能力的体现之一。到了工作中,这部分工作切分出去了,移交给专业的制作公司,变成设计制造业产业链的一环。
在2000年左右,建筑学的学生会画一张漂亮的效果图,不光银子钞票大把大把的有,还有各种赢得美人归的机会。(女生们一般电脑或者手工能力差些,能熟练用电脑画表现图和做得一手漂亮手工模型的,哪怕人像马云一样猥琐,总归还有出场的机会)市场上那时候效果图公司还是凤毛麟角,很多都是建筑学的高材生在开,由于市场大,竞争小,赚钱快,很快一批公司就起来了,“水晶石”“原景”“日瀚”,财富积累的速度远快于其他设计公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于门槛低,很快一大批的类似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出来,这些公司的从业人员很多是从第一代公司出来的,伴随着电脑硬件及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技术壁垒越来越低,很多环艺的美术的广告的工业的人员涌入这个行业,建筑学的越来越被边缘化,最后慢慢演变成为设计公司的下游行业,建筑师也不愿意往下游走了。
模型公司也是一样,最早的模型公司简直比开发商还黑心,一个模型吃掉一个设计项目20%的成本是很正常的,那时候机器也不先进,刚开始制作模型的人也大都是学建筑的。后来好的机器进来了,难度也降低了,很多模型公司的员工开始变成一两个懂图纸的带着木工做就好了。解决了人才的壁垒,规模化效应就出来了,跑量成了模型公司的生存法则,价格坚守早已不重要。
再回过头来看,建筑设计行业不也同样么?
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不能称之为建筑师;我们干了很多绘图工作,甚至不能称做是建筑设计!
我们只是资本驱动下房地产行业供应链里的一个设计环节。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充满对开发商的敬意,越来越习惯开发商给定详细的任务书,我们不用动脑子照着画就行;
我们想方设法帮开发商出谋划策,开源节流,强排、算账、偷面积、省钢筋。
我们从五大洲七大洋搬来各种样式风格,取悦业主。
我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复制、照搬、套用!尤其最喜欢干超大型高层居住区!来钱太爽了。
设计公司能干的事,都大同小异。
在黄金的十年中,广大的建筑师们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二、远离用户
开发商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需求不一定代表用户的需求,越靠近用户的公司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华东院上市了,市值没有世联行高。
世联行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手中掌握的是一手的用户数据。开发公司是以营销为导向的,对用户数据的依赖大于对产品的依赖,更何况现在的产品已经标准化,体系化。
链家现在拼命扩张,也是要占领用户端。
三、过度依赖地产业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已经到了所谓“白银时代”,真这么分的话,黄金时代是上扬曲线,大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而白银时代,听着很牛逼,好像还大有可为的样子,实际上是下滑曲线,日子一天天难过,也是一天天洗牌的过程。就是减量市场,我抢了你的我才能活下来,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要多残酷有多残酷。
地产行业已经日落西山,完全依赖地产的设计公司焉有完卵?
前几天有几个自己出去创业的同事来聊天,说现在小工作室也做不下去了,想找工作,找了很多家,都在裁员,工作也不好找。都说转型,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自己除了会画图,啥也不会。转行投资开店,一缺资金,二风险更大,现在各行各业都不好做,没经验没资金,一头扎进去,死的更快。
对呀,
建筑师凭什么转型,你除了会画图还会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