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4年即将划上一个句号。温故2014年中国建筑业,哪些故事值得我们去记忆?哪些“高频词”值得业内人士“”?又有哪些事件令我们深思?
回溯流逝的光阴,盘点2014中国建筑业“高频词”,既能帮助我们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更是通过“回望”盘点得与失,使新的一年步子走得更稳、更扎实。
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历来是中国建筑业的主旋律,更是2014年中国建筑业的重头戏。上至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至各级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都把“深化改革”列为重中之重,红头文件、领导报告,都会反复出现这个词语。今年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23条改革举措,其中要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废除不利于全国建筑市场统一开放、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招标投标监管方式的改革、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等等,都对深化行业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尽管2014年在加大这些改革与举措方面,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文件与规定,有的也已在逐步落实之中。但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开花,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中国建筑业市场化之路已走过了三十多年,有其成功与辉煌,也有不足与教训。行业的深化改革,更需要各级政府在“审批制度”、“资质管理”、“地方保护”等等多方面去进一步改革与突破。对于中国建筑业来说,2014年的深化改革才只是刚刚起步,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深化改革的号角能真正成为促进中国建筑业加快发展的引擎。
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这个词在业内已提了多年,去年本报就将该词列入行业年度热词,今年盘点依然是“高频词”之一。可以说,“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内的一句使用频率颇高的词。但如何实现行业、企业真正意义的转型与升级,似乎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
如何把传统的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尽管已深入到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家的年度报告的字里行间,但真正做起来却又是盲人摸象。管理与科技的创新、建筑信息化建设、建筑产业化、增长方式的转变等等,一大堆的新名词、新做法要落实到具体的市场督管、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去,也并非是件易事。2014年,尽管行业内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BIM技术的运用、建筑产业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提速等等,都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革命,但如何从点到面,真正在全行业中得到普及,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指导、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有企业家的决心与勇气。
行业需要转型升级,但更需要有一大批敢于尝鲜的企业家去创新,去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也唯有在创新中才能真正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期望明年,能看到有更多的企业去践行转型升级之道,为整个行业提供共享的经验。
建筑产业化
建筑产业化已经提出了多年,一些地方也在个别项目上进行了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今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在辽宁省沈阳市正式挂牌。嗣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3亿平方米。结合节能减排方案,住建部也多次发文要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化。
伴随着绿色建筑行动,建筑产业化上升到了国家级层面。一时间,建筑产业化成为了行业2014年的流行语,“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成为2014年行业新闻热点关注的话题。同时,各地也纷纷推出建筑产业化的时间表。然而,建筑产业现代化并非只是几个文件所能包办的。它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成型的建设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部件为基础,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建筑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善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建筑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极其复杂,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走科技兴业之路,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将原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经营模式,以带动整体建筑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尽快制定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政策、投融资政策、住宅市场政策、价格政策、用地政策、城市建设与开发政策等等。如果从上述这些标准去衡量,我们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年行动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是今年9月份后行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住房城乡建设部9月1日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行为。通知发出后,住建部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长陈政高全面部署“两年行动”工作;紧接着,国新办又专门就“两年行动”举行新闻发布会。从住建部发通知到国新办新闻发布,层层推进,各地住建厅也都积极响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业内人士更是将此次“两年行动”称为世上规模最大、最严厉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理所当然成为行业内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行为,这些内容其实年年在说,年年在治理,但收效却甚微。建筑市场之乱,其根源错综复杂,以权谋私干预工程项目,市场信用缺失、违法发包分包、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等“潜规则”横行。这些困扰建筑市场多年的弊病,能否在“两年行动”中被彻底根除?
但愿这次“两年行动”不再是只闻雷声不见雨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冲涤建筑市场的污泥浊水,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新局面。
“走出去”
“走出去”战略是近些年来中国建筑业十分关注的热点,也是2014年行业的热门词汇。中国承包商“走出去”从以往单纯的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到综合体项目、从中国技术到中国装备乃至中国标准,在拓展国际建筑市场的进程中,2014年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
据2014年公布的ENR250强榜单显示,中国承包商上榜企业达到62家,比上一年增加7家,62家企业的海外营业额平均达12.74亿元,同比增长4.34%。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项目的内涵上,“走出去”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市场分布上,我们已从过去传统的亚非市场为主,逐步向北美、拉美、欧洲等地区进军;在承接的项目上,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水电站、高铁等综合性项目上,创造了中国技术、装备、标准的整体走出国门,为我国承包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增加了新的动力。
2014中国承包商“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明年,随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承包商“走出去”将会更加精彩!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
《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杂志,欢迎报名:
1)2015年1月9~10日,北京:设计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二——从“设计”到“管理”,限额25人。主讲人:季征宇(悉地国际(CCDI)副总裁)。详询:010-57368783,15801601545。
回复关键词“企业管理”即可查看本次培训的详细通知及已成功举办的“中小设计企业的管理高级研究班”的培训报道。
2)2015年1月15~17日,深圳:《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宣贯及建筑减隔震技术培训班。规程培训+实例解析+工程参观。主讲人:周云(广州大学教授,《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主编)和孙平(深圳市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长)。详询:18610687469。
3)2015年1月21~22日,上海:“城市综合体高峰论坛”,邀请来自中国院、现代集团、同济大学、悉地国际、维思平、Benoy、Jerde Partnership、gmp、日建设计、日本设计、香港Oval Partnership欧华尔、RTKL、KPF、Arup、Zaha Hadid、Foster+Partners的建筑师及中信、绿地、上海正大、上海城开、美桥投资等的开发商进行从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技术实现到后期运营的全方位研讨。
4)2015年1月23日-24日,杭州: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详解和超高层结构设计案例剖析研讨班。主讲人:王立军(新版《钢规》主编)、童根树(浙大教授,新版《钢规》、《高钢规》主要编制人之一)。详询:18610687469。
以上活动请访问《转自:建筑结构-公众号》官网:www.buildingstructure.com.cn 或返回上页点击“最新活动”也可查看详情。
==============================
==============================
==============================
微信推广:010-57368783
杂志订阅:010-57368777